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打造国际级综艺, 《声音的战争》想吃第一只螃蟹(1)

2016-10-13 15:31:55    中华网娱乐综合  参与评论()人

打造国际级综艺, 《声音的战争》想吃第一只螃蟹

打造国际级综艺, 《声音的战争》想吃第一只螃蟹

“引进来,走出去”,行行如此,可付诸现实,每一小步对整个行业来说,即是不易的一大步。浙江卫视接档《中国新歌声》的原创公益类音乐综艺《声音的战争》就想吃这第一只螃蟹。在历近五个多月的研发后,《声音的战争》目前已积累了130多页的模式宝典,显示了这档节目“走出去”的雄心。而节目全新引进的“机械臂”等新电视技术,更彰显了浙江卫视旨在突破传统综艺“拼明星”的简单粗放竞争模式,在内容、制作和科技层面增强节目的竞争力和原创力。

如今,《声音的战争》即将于10月开播,节目能否在《中国新歌声》基础之上,为浙江卫视打造出一档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世界华人综艺”代表?值得关注。

  摒弃艺人天价片酬,精益求精于制作板块

纵观全球的娱乐制作行业,明星高片酬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过,明星片酬高低与否,并不是单纯看绝对数字,而是要基于整体制作投入的比例。按照行业惯例,如果明星片酬超过整体制作费50%以上,就会影响到整体内容的制作水准,因此较好的比例是,明星投入占三成,制作投入占七成。这样,制作团队就能把大部分投入放在剧本、模式、摄影、美术甚至于高新技术等内容领域,避免内容产品因艺人的“天价”而遭受被动的品质“缩水”。

与影视行当备受争议的天价片酬一样,近年来在综艺圈内,明星“刷脸”现象也同样存在。不少综艺节目在招商时,简单粗放地把明星卡司作为吸引广告商的唯一砝码,一方面推动了艺人综艺片酬的非理性上涨,另一方面也让制作团队因为制作费用的紧缩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华综”标杆,首先就要在制作投入上,摒弃所谓的天价艺人,而把经费和精力放在制作板块上,精益求精地把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和核心创新技术几个环节打磨好。对此,《声音的战争》总导演蒋敏昊表示,明星的价格虽说是市场定的,但也存在很多可变因素,浙江卫视一直秉持的原则就是用最低的价格邀请来最对的人, “音乐节目很多,我们邀请来的嘉宾,其他节目也会力邀,但是,洽谈过程中,我们依然会用节目内核的亮点与魅力去打动他们”,蒋敏昊认为,明星最看重的还是节目的意义与价值,不会只盯片酬。

与大多数音乐节目不同的是,《声音的战争》在模式上有着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公益主导的节目内核。蒋敏昊这样简单表述了节目的形式:“明星与素人,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切磋歌艺”,同时,在“打动了演播厅的几百个观众之后,这些素人还能以演唱会的形式,和明星一同去登上万人的演唱会舞台,去真正实现他们的音乐梦想”,关键的一点是,演唱会中来到现场的观众将全部都是未曾听过演唱会的人群,“可能是弱势群体,可能是爸爸妈妈辈的人,可能是平日里买不起票的平民百姓”,蒋敏昊说,节目千千万万,但是以公益为核心主导的节目不多,“也是因为最终我们的落脚点定在了公益上,所以,这几位嘉宾才愿意来,未来他们的演唱会中将会都有固定的位置作为公益席”,特别是田馥甄Hebe的综艺首秀落花于《声音的战争》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其相当看重节目的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