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电视剧场 > 正文

《我们光荣的日子》收官 民办教师演绎永恒坚守

2016-11-13 18:58:06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由刘淼淼执导,柯蓝、唐曾、王鑫等主演的民办教师题材剧《我们光荣的日子》于11月11日在天津文艺频道完美收官。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天行者》,讲述山区一所村级小学一群民办教师在清贫且单调的环境中,以自身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呵护基层教育的故事。《我们光荣的日子》开播至今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扬,在当下奇幻古装等浮夸的电视剧充斥着屏幕时,这部讴歌灵魂工程师的良心之作不仅制作品质上佳,表达主题也值得关注。
聚焦社会热点教育问题,展现民办教师生存状态
乡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虽然近几年义务教育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但乡村教育还是相对落后,其中教育经费不足,课程与教学改革严重滞后,发展不均衡都是导致落后的原因,而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人数不足,质量不高。
《我们光荣的日子》描绘的是上世纪80年代民办教师群体,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曾任教十多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没听说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专业术语。另外,那时教育正处在十年动乱时期,学校没有一套教师用书,教辅更没有。我们就凭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教学中所遇到难题就请教同科的教师。”一位曾经在大山做民办教师的老人这样说。
他们为当时的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几代农村文化青年。现在社会的中间力量正是那一代老民办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后来土地包产到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1982-1983年)曾辞退了一批民办教师(没辞退的绝大多数已转正,享受着国家的恩泽),没有任何补助和安排。现在他们大都已是人生暮年,老无所养,对于这个群体,国家至今没有明确的政策。
《我们光荣的日子》的播出,令大家看到了真实的八十年代民办教师的生活状态,以动人朴实的故事讲述那一代人的爱恨情仇,让观众对这群几乎没有出现在电视中的人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们光荣的日子》收官 民办教师演绎永恒坚守

《我们光荣的日子》收官 民办教师演绎永恒坚守


展现小人物“坚守”精神,柯蓝唐曾诠释“最美的人”
在《我们光荣的日子》中,唐曾与柯蓝扮演的余学军和明爱芬不仅是一对爱侣,更是两个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们在艰苦的大山中相濡以沫,一边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一边将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学生们。
这一份坚守是最难得的。作为方圆几里当仁不让的“知识分子”,他们肩负着启蒙大山里的孩子、传承孔孟之学的使命,这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小到朗读孩子们的睡前故事,大到捍卫随时被拆除的学校,《我们光荣的日子》中表现出的这一批民办教师无论风雨坚守的精神,令真实执教过的教师都感动落泪。
“‘黑屋子土台子’,学校当时没有电灯,好像也没有一部电话,课桌凳都是土制的,表面刷了层油漆。教学设备几乎是零。”曾经在曲阜县黄村学校任职过的民办教师说,“但也跟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放学后我曾几次带他们去县城看电影,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在村头席地而坐,讲故事,谈理想。我们真得象是一家人!”
曾经,那一代民办教师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而《我们光荣的日子》的导演刘淼淼将这段特殊的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电视剧呈现出来,柯蓝、唐曾、练束梅、王鑫等实力派演员也在拍摄过程中频频受到触动,唐曾还在拍摄哭戏时因入戏太深涕泗横流,柯蓝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在体验乡村教师生活的这几个月里,我们也真实感受到了底层民办教师的辛酸和压力,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很值得尊敬。”
剖析底层小人物,反思时代价值观
《我们光荣的日子》不仅仅为大家塑造了一群勇于奉献的园丁形象,它还为观众描绘了一副八十年代乡镇小人物群像,“它讲到的乡村小社会是个多元复合体,生活在这里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包括他们的情爱,欲望,矛盾,挣扎,他们的奋斗和命运……我相信这些都是能够吸引观众的。”导演刘淼淼说。
故事从退伍侦察兵余学军进入贫穷落后的大山做民办教师开始,引出这个小镇的人物架构和安排:敢爱敢恨却遭遇事故的明爱芬、官样面孔但与教师们水乳交融的乡教育工委主任万福明、顶替死去的哥哥回村的教务主任孙四海、新一代乡村教师的雏形大学落榜生张映紫等。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他们面对小镇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讲述,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光荣的日子》从一个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小人物令人喟叹的生态与命运描绘的淋漓尽致。
曾经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屏幕上,有关乡村教师题材的优秀作品都不少,例如《美丽的大脚》、《天那边》、《凤凰琴》。现如今,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并不被看好,一方面奇幻古装流光溢彩的画面更加吸引人,一方面如此沉重的话题如果无法深入讨论就显得十分琐碎,《我们光荣的日子》着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特殊人群,这是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探讨。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