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电视剧场 > 正文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3)

2017-02-04 11:21:42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有别于传统的逗哏捧哏:央视春晚《姥说》
(高晓攀、尤宪超)
高晓攀和尤宪超的相声组合有别于传统的逗哏与捧哏,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似在互捧互逗,因此笑料的密集程度是一般相声的两倍。在央视春晚作品《姥说》中,他们俩都是抖包袱的主力,又都做着引出对方包袱的工作,功力平衡,角色相当,但又因为一胖一瘦的外形自带互相揶揄的底料,你来我往之间有种比拼谁更搞笑的争斗感,观众的情绪随着他们一轮接一轮的抬杠而被调动起来。这是他们的套路,也是特色。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蔡氏“毒舌”系列继续发力:央视春晚《老伴》
(蔡明、潘长江、潘斌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蔡明通过演绎一个有着固定风格的“毒舌”妇女,竟然焕发了喜剧生涯的第二春。这几年,她接连用同一模板的角色——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外冷里热、嘴上闲不住、以揶揄人为乐的傲娇老太太,成功地树立起新一轮的蔡氏喜剧风。当然,这其中必定少不了潘长江这个被调侃的“苦命”对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构成了经典的喜剧人物关系。
毒舌系列中的很多词汇和段子其实都来自于网络,今年央视春晚上的《老伴》也不例外,但它的优势是将这些司空见惯、滥用到乏味的词汇和段子进行了精准无比的场景化,不仅没让人觉得有炒冷饭之嫌,反而有种将网络语言的情景变得可视的犀利快感。
作品最后,失忆人与追忆人角色的互换,堪称近年国内喜剧作品中最为惊人的超级大反转。这个反转不但完满了剧情、丰满了人设,同时,整个作品的情感力量也完全由这个反转来承担。没有这个反转,前90%的时间都只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故事,反转之后,“爱情”的崇高与伟大瞬间就被刻画出来了。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喜剧创新 春晚新生代后生可畏


无厘头“砸场”数来宝:“乐在今宵”《大四喜》
(李丁、董建春等)
群口相声在春晚的舞台上越来越罕见了,《大四喜》的推出有种久违的亲切感。传统项目数来宝、绕口令都是相声艺术的看家本事,但往往它只能展现语言的魅力、表演者的功底,本身却不成其为笑料,因此需要其他手段进行辅助、包装。《大四喜》采用的方式是:以一个置身于相声场域之外的角色对正统表演进行砸场,放肆嬉戏和正襟危坐一对比,充满了无厘头的“笑果”。
相声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在信息时代,单纯的文本更新已经不能跟不上观众飞速接收的段子内容,尤其是不能适应青年观众的快餐审美和网络搞怪癖。因此,形式上的跨界混融将逐渐成为相声创新的大方向,意即将其他表演方式和喜剧模式加入到相声中。“内容为王”的相声从单纯的文本创作时代步入了文本与形式二元结合的时代。当然,创新也不能丢掉精华,李丁、董建春这样的新生代演员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也不会选择在所谓“老掉牙”的数来宝和绕口令上做文章。
《乐在今宵》是2017年由四川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北卫视三家卫视首次携手举办的喜剧春晚,三地各派出笑星队同场竞技。难得的是,《国学大师》与《大四喜》都选择了创新升级、再造传统的形式。事实上,有着悠久历史的春晚,不仅应该是制造合家欢的大舞台,更应当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成为传统曲艺走近年轻人,不断播撒新种子的平台。

关键词: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