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幽默不论资历 好笑要有意义(2)

2017-10-12 11:35:11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引人发笑不是终极目的,与生活和解才是

“单口喜剧”发端于剧场,繁荣于电视,并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崭新生机。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人、一支麦”为其基本形式,笑话与段子为其表演内容。作为“Stand-upComedy”中国化发展的《脱口秀大会》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追捧和喜爱,正是因其深刻地契合了我国当下社会的、文化的逻辑和诉求,充分体现了其在文化层面的价值,用幽默风趣的讽刺来跟生活和解。总结来看,有以下三点主要原因。

其一,用创新喜剧话语的表达方式,以当下热点和生活为创作生命源,让观众先笑起来。我国观众对喜剧的认知多来自于喜剧小品和相声,二者都遵循着严密的叙事逻辑和叙事结构。而作为单口喜剧类节目的《脱口秀大会》则呈现出全新的喜剧话语样态,表演者不拘泥于形式、自成风格地讲述笑话或段子,而笑话和笑话、段子与段子之间也无需任何联系,表演者在表演中自成其逻辑脉络即可。这种轻松、随意的喜剧样态极大地符合了当下青年人的话语表达方式。同时,该节目跟踪时下热点,紧靠真实生活,以广大公众与个体所处的生存空间为创作背景,所选取的话题如“这个标签我不背”“你真的有朋友么?”“我不是第一名”“北上广爱·来·不·来”等无不契合当下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热点、痛点。表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以小见大地对这些话题观点进行主观地、幽默地表达,技巧的核心即在于不吝惜将私人话题展现,并将私人生活与公众经验相融合,进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对话题产生有效的讨论。

其二,努力塑造积极话语权,鼓励青年人自由表达,笑过之后又有思考。《脱口秀大会》遵循“单口喜剧”的文化传统,在节目形式上不拘一格,删繁就简,弱化叙事逻辑,强化个人意识,降低表演门槛。节目的口号“幽默不论资历”便体现了对民间话语力量的积极推崇。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认为,“大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大众文化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节目中的表演者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教育背景及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他们汇聚于此,碰撞思想,提供多元观点,引导青年发声。网络视频弹幕更是激活了广大受众的讨论,节目内外形成了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空间”正在形成,一个群言时代已经到来,热烈的讨论便意味着积极的思想碰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