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音乐天地 > 音乐头条 > 正文

《JTW 西游记》:方大同的“大唐西域记”(1)

2016-11-03 09:03:00  邹小樱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文/邹小樱)常会有年轻(或年长)的朋友问:大家都是一首一首地选自己喜欢的歌在听了,歌手出专辑的意义在哪儿?

《JTW 西游记》:方大同的“大唐西域记”

《JTW 西游记》:方大同的“大唐西域记”

我会这么回答:确实,现在似乎没有人要听完整的专辑了,大家只要Hit Song就可以。可对于一部分歌手来说,一首歌不足以承载一个故事,必须要用4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把这件事说清楚。这就好比有的人习惯用手机做碎片化的阅读,有的人就是要坚持写长篇小说,且要求自己的每部小说都有独特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叙事风格,这才不负才情。

方大同,就是这么一位Old School。他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JTW 西游记》一出手就是2CD的容量,若要转化成小说的厚度,那必须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百万字级别。

实际上,很多音乐家在写到九号作品时便会遇到一个卡。如贝多芬,写到《贝九》就去世了,音乐史上从此有了“九的诅咒”,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舒伯特等都无法翻越此数字。马勒为避开这不吉利的数字甚至在第八交响曲后直接进入作品十号,但也依然没有躲过此宿命。方大同虽不可硬生放入“可啦思刻”的世界进行类比,但《JTW 西游记》的确是他近乎Show Hand的作品——在专辑推出之前,大同早已发出“休养”声明,将从台前退至幕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其公司“赋音乐”上。为此,我们不妨这么理解:《JTW 西游记》里的方大同,是一个100% All in的方大同,可能是最好的方大同。

而大同确实也交出了一张精彩绝伦的超容量唱片。

专辑封面上,代表了“Black”和“Gold”的双面大同一分为二,让人想起了Daft Punk的《Ramdom Access Memories》——类似的“金配银”,以及道上拔刀相助的featuring朋友们。在大同的设定里,黑碟更注重潮流化,更贴近黑人R&B及Hip-Hop,金碟则更偏向复古,更多的Funk和Soul。可实际听起来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反之,“平衡”与“融合”是我对《JTW 西游记》最大的感受。听起来好像不是一件多酷的事情。我们都在强调个性、冲撞,为什么却要强调“四平八稳”?

方大同从11年前出道至今,人如其名地贯彻“世界大同”概念,不断地寻求华语流行乐的西化或欧美流行乐的中文化(并非只是换一种语言而已)。最开始他用旋律(Melody)与和声(Chord)写歌,到《15》时他用吉他连复段(Riff)和创作动机(Motif)写歌,从《回到未来》起,他开始把节奏(Rhythm)当做创作的主逻辑,和后来的《危险世界》一起挑战乐迷的接受极限。受限于华语流行乐市场的听觉习惯,脱离安全区域的方大同的近两张专辑中并未在商业上获得如《橙月》那样的成功(而我依然认为向MJ《Thriller》致敬的《危险世界》是一张严重被低估的作品)。但大同并未就此妥协。所谓《JTW 西游记》,即排除艰难险阻,也要打通贯穿中西的一带一路,把冰与火两种文化淬炼于一炉。

立下整张专辑基调的,是2015年曝光的《听》。厚重的节拍,用低音发展和声部分,这亦是一首用节奏驱动的歌曲。可随着乐曲的进行,空间感越发地扩大,弦乐团在身后构筑一面可靠的音墙,电吉他在前端为声场再描上一道金边,加以大同不断挑衅式地发问“这个旋律心不心跳”,听起来仿佛又是一首旋律主导的歌曲——既让我们保留律动感和酷劲,又可享受和声的丰富性,这一种拉扯所造就的微妙平衡,贯穿整张专辑。

关键词:方大同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