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舞台剧《繁花》完美收官 跨界书写上海“世情”

2018-02-02 10:28:14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定调这个呈现原则之后,演员们在沪语发音上进行了许多练习。剧组请来权威的沪语专家钱程多次开展工作坊,纠正演员的沪语发音。生活在大自鸣钟地区的小毛、小毛的邻居爷叔、生活在“上只角”的阿宝和沪生,说话的方式都是有差异的。甚至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人物,在口音上也会存在细微区分。比如张芝华饰演的小毛娘,是六十年代生活在大自鸣钟地区的中老年角色,她的发音在某些时候就有轻微的尖团音。

作为有全国巡演计划的作品,舞台剧《繁花》也志在为非沪语地区的人们打开一扇了解上海的窗口,该剧将全程配普通话字幕。

跨界主创写意舞台现代理念真实细节

走进剧场,发现舞台上呈现一只巨大的转盘。随着剧情的演进,主演们在转盘上或走或立,时空的流逝随着转盘的移动生动地显现。从开场一派老上海弄堂欢快的群像,到各种道具渐渐撤离,最后只剩下空旷的舞台,舞台剧《繁花》在舞台空间的整体概念上是写意的。它打破年代剧写实复古的常用手段,整部剧没有采用任何封闭写实的空间布置,多采用单件家具和景片的方式来完成环境呈现。同时,在单件道具的选择和呈现上,主创团队花了很多精力,试图还原半个世纪前生活方式的真实细节。

青年导演马俊丰以戏剧为基点对小说做了极其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时代肌理,当代表达”的创作理念。与此同时,剧组邀请电子音乐家B6、多媒体艺术家雷磊、服装设计师徐家华、中国台湾的舞美设计李柏霖、灯光设计谭华等加盟舞台剧《繁花》,以期用多媒体、音乐、服饰造型、视觉艺术等全剧场手法完成当代青年对《繁花》的理解。

天际紧密的电线杆、老弄堂里支出的衣架,梧桐树叶细密的纹路,一些跟上海密切相关的意象被写意地使用在各个场景的细节处。舞美设计李柏霖回忆采风时的情境:“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记录,在最初的五六个版本,到后来设计稿已经完全找不到最初的样子。那些累积的资料看久了,你会对城市的发展脉络有一些情感在里头,那样的情感对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有帮助。”

经验丰富的戏服设计师徐家华为剧组的每位演员提供了符合人物身份的写实造型,在整体色调上进行两个年代的对比。“60年代的整体色调非常清雅,人物服装的组合也在灰度和色彩上很协调,90年代就对换一下。但每一个人物的造型力求简洁,每个人有一个标志性的装饰物,比如李李的大金耳环,银凤的头花手绢。”徐家华请来一位上海老师傅用缝纫机在后台为演员随时调整戏服的小修改,力求造型的细微处适当妥帖。

舞台剧《繁花》第一季将演出至2月2日,首演后将进入定期常演、长年驻演、国内巡演、海外商演相结合运营模式,让上海故事在扎根本土的同时走向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