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向前一步》的记者们,真实的有点“傻”、有点“痴”、也很可爱。
主编刘书含患有甲亢,一周内瘦了8斤却仍坚持在工作一线,让她流泪的不是身体的不适,而是当事人的不解;制片人李潇几乎跑遍了每个当事人的家,而她两个年幼的女儿却因为常常没有妈妈的陪伴而大哭。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支队伍有多敬业,2018年国庆假期的一天,导演高笑冉抱着自己从网上买来的婚纱上了火车,到达之前,她不知道自己的婚礼现场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怀里的婚纱是否合身,提出请假时她忍不住哭了出来,不是因为新婚的喜悦,而是因为不能与大家并肩战斗的内疚。
《向前一步》每次录像都需反复沟通
即使团队付出了全部努力,取得各方当事人的同意,也经常出现当事人在录制前一天突然反悔的情况,平均每个编导深度跟拍五个选题才能做成一个,没有一个导演在录像前一晚能睡得好。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加入《向前一步》前一直做军事节目的导演王任飞,当他跟拍了两个月的节目却无法播出的时候,又高又壮的男生当场哭了出来。
《向前一步》主持人马丁、城市规划师田申申、法律专家陈旭、媒体评论员石述思、物业专家史文军、心理专家施钢、评论专家程立耕在节目录制现场
节目主持人马丁和由城市规划师田申申、法律专家陈旭、媒体评论员石述思、物业专家史文军、心理专家施钢、评论专家程立耕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城市沟通团”,是《向前一步》解决困难的最强基石。无论是多么艰难的沟通,他们总能从居民关心的各个角度入手,用最平实的话语解读政策,搭建起百姓与政府、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正是“城市沟通团”的存在,才让节目寻找到了法理与人情间的平衡,让“我和你”一步步走成“我们”。
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增长,敲锣打鼓、吹弹歌舞,成为如今国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文体活动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团队活动产生噪音扰民的问题就是其中一项。
老旧小区“停车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为了解决“停车难”,许多小区深挖潜、出奇招。但是在东城区二环内的海运仓小区,却因外来车辆多,停车位被地桩地锁破自行车等障碍物占领,车位无法循环使用。
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节目《向前一步》本期走进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心,主持人马丁和沟通团成员石述思体验接线员工作,陈旭、程立耕、田申申三位成员分别在延庆区、通州区、东城区“值守待命”
“深挖洞、广积粮”是对人防工程的形象表述。在北京市的居民小区内,人防工程有一万多处。这些人防工程的空间有许多已经被利用起来,根据居民需求改造成了便民储物仓、活动室等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