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
“天价片酬,如何解套”这是影视圈里老生常谈、见仁见智、且始终没有答案的话题。在昨日举行的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16年度大会上,制作方资深代表郑晓龙、侯鸿亮、阎建钢、刘德宏、马中骏等大佬们等齐聚一堂,再次讨论了“天价片酬”的锅到底该由谁来背?是归咎资本、推给演员,亦或是存在即是合理?
存在,不一定合理
在郑晓龙看来,选择明星无可厚非,但高到“天价”的片酬是否合理就另当别论。对于从业者来说,不应该用“天价片酬”去砸演员,而是应该用好剧本、好故事去吸引投资,这才是合理的循环。“现在是制片人中心制,投资方花钱自然有话语权,很多热钱进来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影视创作的规律,不会抓剧本,不会抓创作,但是他们会抓演员,会买收视。所以说,就是创作上的不成熟。实际上,我觉得在我那儿高片酬演员不多,我总跟制片人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剧本,抓创作,你抓了好剧本就有好导演,有好导演就会有好演员,有了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自然就会有钱往你这儿来。”
华录百纳CEO刘德宏认为,正是因为很多投资方觉得用钱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所以才滋生天价片酬。凡事不妨多花点心思,多用点智慧:“以我们今年的项目《深夜食堂》为例,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行业的困惑,《深夜食堂》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一个系列剧的方式来尝试,现在我不知道准确不准确,但我个人想如果说能够进入网络和电视台一线平台这样的系列剧,我觉得《深夜食堂》可能是第一步,这种系列剧的模式让我们尝试怎么来解决高价片酬的问题,因为他是系列,一集一集的,演员可以不连贯,这样的演员片酬很好开。”
存在,但不合理
一部《闯关东》,也让侯鸿亮团队闯出了口碑。近两年更是凭借《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欢乐颂》等多部现象级大剧在业内成为金字招牌。侯鸿亮坦言,其实他个人对“天价”并没有直接感受,但对整个行业的失守还是有感触的:这两年市场的变化可能超过了前一段时间,我记得2006年拍《闯关东》的时候,整个预算是一千万元,是市场最高,当时演员片酬是五百万元,也是市场最高;到了今天,三个亿的制作预算也不见得是市场最高,演员片酬可能超过一个亿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那个时候演员的费用大概能占制作费用的30%,而现在大部分演员的费用可能都要超过70%,所以你这样看,整体演员价格的变化实在太不科学,它违反了整个行业乃至于从国际到国内整个创作的规律,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映。”
侯鸿亮认为,资本无所谓好或坏,而且“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把行业做大做强,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资本同时会让个人产生贪欲,从业人员都应该克制,“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剧本的时间放的更长一点,应该剧本写完了以后再拍摄,但是一边拍摄一边写剧本的剧组很多;我们都知道演员的片酬高得不合理,但是为什么还要选择那么高片酬的演员呢?你可以不选择,我相信某些播出平台是认同你用新演员,因为这个演员的高片酬已经给所有人带来了压力,不管是新媒体还是电视台,他是希望你做出一些尝试来的;演员给50天的拍摄时间要拍四五十集,你为什么还要同意。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不去做那些错的东西,而是坚持做对的东西,我们相信这个行业会朝着好的方向走。不过,这个事儿一个公司两个公司是不行的,需要全行业来做。”
存在,即是合理
对于天价片酬的现象,影视圈一直有一种声音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慈文传媒CEO马中骏也是这个观点,他表示,“天价片酬”说明部分演员还是稀缺资源,人人都要去抢。基于此,培养新人是会被经常提到的、是遏制“天价片酬”的手段之一,但马中骏对此也疑问,“我们的剧用新人比较多,这些新人你只要用出来以后他一下就天价了,本来是五块钱,一下就变成五万块钱。我们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行业没有法规,没有约束。”
鹅厂”副总裁孙怀忠更是直接替明星喊冤,“我觉得明星是比较冤的,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然这个市场多大大家可以想像,十年前的互联网视频没有人播放,现在差不多有五亿人,按照每人每天看一个小时的话,每天有五个亿小时,这个广告价值,可能每年有三四百亿元吧,付费市场也会有一两百亿元,整个收益里面凭空多出来几百亿的市场,这个市场自然就是会有价值资本出来。简单算一下,如果是五百亿元或者六百亿元平均分下去,每年只是拿其中一部分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不觉得明星片酬是有多高,是有多大的问题,既然有人愿意付这个钱一定是存在这个市场,关键在于做一个好的项目你的比例分配是多少,如果你今天愿意花五个亿请艺人,另外再投50个亿去分配这个项目,这就不是一个差项目。如果你用5亿元请演员,只花了一个亿去拍,这个东西我想市场自然会失去理性,所以关键看要素配比是不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