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正文

咯噔文学发源地是哪里 咯噔文学例子有哪些(2)

咯噔文学发源地是哪里 咯噔文学例子有哪些(2)
2022-06-08 11:34:53
周杰伦再澄清父亲家暴传闻 称写的词不是亲身经历10:12

当然,网友也在思辨矫情与文艺、与浪漫的区别,并试图“自救”,通过提名自己眼中“绝不矫情”的文字,来获得片刻的精神慰藉。随后组成员绞尽脑汁,列举了辛弃疾、王小波、余华、罗兰·巴特、约翰·穆勒,甚至搬出了新华字典……但似乎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咯噔一下”。“文学梗”背后是情绪的共鸣

暂且不论是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曾“咯噔”过,也不提“咯噔文学”到底应不应该被嘲,只来聊一聊“咯噔文学”为何会引发全网狂欢?

梳理近一段时间的网络热点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咯噔文学”之前,还有低调炫耀又深谙网络爽文套路的“凡尔赛文学”和被称为“凡尔赛文学2.0版”的“privilege文学”,类似“丫头,别嘴硬了,我知道你喜欢我”等霸总味儿十足的“丫头文学”以及一口一个“宝”、看起来百依百顺的“卑微文学”等先后蹿红。它们与“咯噔文学”相似,因为偶然爆红,进而引发全网模仿、狂欢,甚至还带来流量无数。像“卑微文学”,截至目前该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已超过5.3亿次,其中的代表性播主“澈子”一个月新增粉丝数超30万。

在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谭妍爽看来,“××文学”看似是普通的搞笑段子,实际与社会发展、公众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化产物、社会情绪的集中释放、自嘲和批判意识的落地开花,公众借此表达共鸣、释放情绪、调侃不公、批判乱象,用类似文学的方式与时代同行。回顾各类‘××文学’的走红和传播,不难发现其传播动力多源于一些公众苦之久矣,又缺少宣泄口的普遍化问题和焦虑情绪,多是源头博主在讨论教育话题、情感话题、生活水平话题后,主动或被动放大了‘世界的参差’,它们更像是一种吐槽模板或造梗词组,当它出现并进入公众视野后,就成了一种表达途径和宣泄工具。比如‘凡尔赛文学’背后是虚荣、花式炫富之陋习和心理,‘privilege文学’直指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咯噔文学’则把饭圈追星等矫情做作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实际上,话题讨论到最后,谁造的梗,梗是何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网友找到了一个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情绪宣泄出口”。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