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电视节的思考
2000-10-30 09:51:42
第八届上海电视节10月28日落幕,在参展的15000部电视剧中,达成节目交易协议和意向成交量的剧集共计9328集,海外成交节目达293部,国产剧成交节目量仍占总成交数的96·6%,此次节目交易总金额达4·1亿元,比起北京电视周参展剧集大大提高,但交易额却并未高出相应比例,恰恰说明节目市场正逐渐走向冷静。纵观此次电视节,一方面呈现出可喜的交易局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电视剧发展的隐忧。
首先是参加此次电视节的剧目包装水平普遍提高:不论是宣传画还是演员阵容、片花剪接的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让商家乍一看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剥开包装仔细分析剧情和制作水准往往发现精品不多。诸多影视广告都颇有创意,像《欲望阻击》打出了“第一部公安题材青春偶像靓剧”和“第一部城市题材犯罪悬疑酷剧”的旗号;《真情到永远》更厉害,一口气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题材、中国第一部都市寓言、中国第一部由观众决定剧情结构的电视剧”……但这么多“第一”仅仅能能吸引一下买家的关注,却并不能让买家当场拍板签合同。
第二,参展剧中,国产剧占主流,但精品依然不多。此次电视节中参展剧目仍以国产剧为主,周迅、徐帆、张国立、刘孜……各个展台请来宣传的大多是国内明星,即使有个别港台影星主演的热门电视剧像赵宝刚的新作《机灵小不懂》,虽由张卫健主演,但商家更多看重的还是赵导的功力。虽然电视剧普遍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但片商仍反映,此次参展剧目虽多,包装虽好,仍然缺乏像《还珠格格》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所以便出现了片商摸不透观众口味,在无多选择的情况下只好多买古装剧的现象。
第三,交易价格稳中有升,购买商家变得冷静。此次电视节的片商比北京电视周时精明多了,记者发现很多片商的“买片三部曲”:第一天,去所有摊位索取感兴趣的资料,不动声色地拿回去逐部研究;第二天有了眉目再按图索骥,找到拍片公司要求看片花;这还不够保险,最后一天经过比较筛选才找到拍片公司签定意向合同,并要求该公司回去后寄整剧录相带再议。如此一来,以前一见到好阵容就一窝蜂竞价买剧的现象没有了,但片商因此成就了卖方市场,好剧的价格平均比以前提高了一两千元。好剧仍然是大家抢,实力不够雄厚的公司竞争不过,也只能眼看着出名发财的机会离自己远去而“一声叹息”了。(来源: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