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
营养障碍
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罗圈腿。
提醒家长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罗圈腿的发生。合理喂养,多去户外活动。由于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腿部力量常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因此不要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婴幼儿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婴儿罗圈腿是什么原因
所谓的罗圈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o型腿,医学上的真正名称叫膝内翻,具体表现就是人的两腿之间会出现一个圈,所以因此而得名,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婴幼儿身上,如果不及时纠正,人长大之后还有罗圈腿的话,走路就会非常难看,会引起很大的危害,那么如果婴儿出现罗圈腿的话,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婴儿罗圈腿是什么样子?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罗圈腿,这是因为妈妈子宫空间有限,宝宝不得不得圈起腿,直到出生后,宝宝还是喜欢蜷腿,妈妈给他纠正了,还是蜷。那么,婴儿罗圈腿是什么样子的呢?
婴儿罗圈腿是什么样子
蜷腿,多出现在新生儿身上,表现为小腿弯曲着,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着,有点像“罗圈腿”,这个姿势有点萌有点奇怪,很多妈妈对此不知所措,担心这是否是传说中的罗圈腿。事实上,这是正常现象。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也不要急着给宝宝强行纠正,否则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宝宝出生后是“罗圈腿”,这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宝宝一天天长大,子宫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为适应宫内发育的需要,胎儿在子宫内四肢蜷缩,双下肢为适应这种姿势,尽可能地双脚向内弯曲,由此带动小腿从膝关节起向内弯曲,膝关节会轻微变形。胎儿的骨质富于软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发生变形。宝宝而在妈妈肚子里10个月蜷成一团的姿势,出生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何预防宝宝罗圈腿
1、饮食中多补充高钙质的食物如紫菜、奶酪、青豆、海带、鸡蛋黄、黑芝麻、虾皮、大豆、荠菜、黑木耳等。母乳中所含的维生素D也是有限的,所以新生儿到百天以后,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补充一些维生素D。
2、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晒太阳,也能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3、走姿千万不能外八字走路。外八字行走时,腿在向侧边用力,给膝关节一个外推的力。这样每走一步,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就受到一次牵拉和冲击,长期下去,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就会松弛,膝关节的外侧稳定结构不稳,膝关节就会向内旋,形成罗圈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