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八佰》陈树生写遗书 十七八岁的孩子纷纷写遗书待命牺牲

《八佰》陈树生写遗书 十七八岁的孩子纷纷写遗书待命牺牲
2020-08-27 10:15:29
朴彩英计划退休后经营香菜农场!因被香菜给迷住了11:01

《八佰》陈树生写遗书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是四行仓库战士陈树生在自己给母亲的遗书里所写的话。身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士的他,从开始保卫四行仓库的时候,就抱着和四行仓库共存亡的决心。而为抵挡日军的进攻,陈树生不惜从四行仓库的六楼跳下,来保卫四行仓库。

最终,他以歼灭日军十几个人小分队的壮举,真正诠释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而他用生命来保卫四行仓库的伟大之举,也让陈树生这个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世人心中。

1.年少有为,忠诚爱国心

在电影《八佰》中,郑恺饰演战士陈树生。虽然这一人物的戏份不多,出场时间也较少,但是其纵身一跃的壮举给许多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陈树生,1916年出生在湖北利川。在他18岁时,当时的中华大地战火纷飞,很多年轻人在很小的年纪都选择去参军,来保卫自己的祖国。陈树生也不例外,于是他也去参了军。

而后,陈树生进入国民革命军第88师,被编入补充团第一营。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这时的陈树生经过了3年的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而后,陈树生被升任为二连二排四班副班长。10月份时,谢晋元接到上级命令,需要掩护88师撤退到上海郊区。

于是,谢晋元率领部下四百多名战士坚守在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陈树生也在其中。日军的进攻十分猛烈,但在四行仓库的战士仅仅有四百多名,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四行仓库保卫军能够生存的可能性极小,而四百位战士们也是非常明白的。于是,他们早早地就把自己的遗书写好了。

而陈树生就写下了那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没有一个母亲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陈树生知道自己的牺牲为给母亲带来巨大的打击。但是,在民族危亡面前,自己的生命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用生命来守卫祖国,是儿子我的愿望。

他希望母亲在看到这份遗书时,知道报效祖国是自己的最大心愿,他想让母亲知道自己的牺牲是为了自己心爱的祖国,他想让母亲为自己感到骄傲,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抚慰母亲。

2.纵身一跃,热血铸丹心

在当时的上海,四行仓库是唯一一块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四行仓库守卫军也就成了一支孤军。在这种情况下,谢晋元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挑出最具有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士兵,亲自率领,以备随时和日军决一死战。而陈树生就在这支敢死队里。

10月28时,四行仓库守卫军与日军的战况进入胶着状态,日军为寻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护下,就偷偷组织一组十几个人小分队,潜入四行仓库之下。在那里,这些日军拼命地挖掘墙洞,企图在墙洞内安装炸药,从而进行爆破,来使墙坍塌,以便自己军队的进攻。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四行仓库战士们集中火力,拼命开火。

可是,这无法抵挡日军行进的脚步。四行仓库的存亡危在旦夕。看到自己誓死保卫的四行仓库面临着如此危险的境况,作为敢死队员的陈树生就往自己的身上绑了四五颗手榴弹,拉着了引线,从六楼直接就跳了下去,炸死了十几个日本军。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战场上,那义无反顾的背影,令谢晋元流下了眼泪。

他钦佩这个年仅21岁的青年人身上的英雄气概,感动于他为国家敢于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而也正是有像陈树生这般的战士,让他相信他们的战士定能够保卫住四行仓库这在上海的最后一片国土。

陈树生的壮举,向世界上其他民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中华儿女身上的无畏精神。而也正是有无数个向陈树生这般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向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不会亡。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英雄,使英雄能够成为英雄之人的是他内心那永远不会枯竭的爱国热情。而陈树生舍生取义的一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英雄的背影,一颗永远跳动的爱国之心。

十七八岁的孩子纷纷写遗书待命牺牲

孙元良知道留下驻守的孤军必死,牺牲太大!他把524团分成了一个“强化营”,又随便抽了一个机枪连给524团,就当成是一支“特种兵”。临到撤退的晚上,524团团长韩宪元找到一营长杨瑞符,想把上级的决定告诉他。

但是杨瑞符等了二十分钟,他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还是团附谢晋元匆忙地跑进来说:赶快下令集合部队,准备去四行仓库……我忝为军人,誓不撤退。不成功,便成仁!杨瑞祥一下子就明白了。

谢晋元、杨瑞符所在这一支孤军,在四行仓库闷头打了三天。三天以后,谢晋元才有空把大家召集起来交待上级的命令,要大家死守。然后壮士们二话不说,马上开始写遗书。

最后,留守四行仓库的四百多人,共留下了298份遗书。有一个叫陈树生的班长,在28号的凌晨3点,往身上捆了几个手榴弹,从五楼向下纵身一跃,与二十多名顶着钢板进攻的日本兵同归于尽。

陈树生的遗书是用血书写在一件白汗衫上的,写给他在大巴山的母亲。上书:舍身取义,儿所愿也!

一、新兵缺乏训练,有人枪都不会开

国军下令撤退的时候,让孙元良的88师留守在四行仓库。但是孙元良向上级汇报表示不同意,他说:88师一直驻守闸北,坚守太久,其间伤亡过重,经过五次兵力补充后,大部分是新兵,有一些人连枪都不会开。这场仗怎么打呢?只有送死。

孙元良的参谋长张柏亭也向上级反映说:老兵只占部队的十之二三。补充了六次新兵,训练时间短,不会开枪。后来,蒋介石同意孙元良只留下一个团。

但是,孙元良思前想后,不愿意让自己的部队损失太重。他从前是提出,留下一批有经验的老兵作战,并给他们安排一次“特种部队”。最后,他事实上只留下了一支机枪连、一些“会开枪”的新兵和部分老兵。

这一支孤军中大部分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大的也不过三十出头。但是年龄和临阵经验,毫不影响他们忠勇爱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团附谢晋元是这一支孤军的负责人,他一开始给家人写好了遗书。他在遗书中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决定殉国,誓死不退,也不做任何偷生的幻想。

524团这400多人在他的示范效应下,个个奋不顾身,拼死杀敌,勇猛异常。比如《民报》记者就亲眼见到:三连长石美豪在作战中面颊被日本人子弹打穿,他用毛巾捂着脸继续战斗的画面。

日本军机日夜在仓库顶上飞过,想找机会轰炸,平射炮也不断在国庆路上对四行仓库进行攻击。孤军得了命令要死守,就是拿他们的命去守。所以,陈树生眼见日本人要攻进仓库,毫不犹豫,捆了手榴弹就跳下去。

激战四个昼夜,直至30日得到命令撤退。谢晋元含泪回复上级:我四行壮士早就立下遗嘱,要与仓库同存亡!但求死得其所,请委员长成全!

事后,杨瑞符在国际医生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没有打败,不是我们要退,是上面要我们退。困守四个昼夜,击退日军六次,弹药消耗不及十分之一,存粮足够我们吃三年无虞!我等撤退,是第三者要求维护中立区安全。由我最高军事领导者下令撤退!歼敌不多,既未成功,又未成仁!我很遗憾!

二、孙元良是懦夫,但四行孤军是真英雄

孙元良外号是“飞将军”,大家对于他在战时的评价,基本上早有定论。目前因为一部四行保卫战相关的影片《八佰》上映,所以大家喜欢把孙元良拖出来“鞭尸”。

一些人对“四行仓库保卫战”持不同看法,所以他们说四行孤军“保卫我们”的提法是错误的,个人不能认同。四行孤军的确算是国民党的一枚弃子,但是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绝对不能因为他们成了“弃子”而被抹煞。

八一三之前,蒋介石多次求请国联制裁日本,并希望英、美不要阻止苏联参战,国联没有直接同意中国的请求。只是答应就中日问题,召开一个“九国会议”。日本人希望在这一次会议召开之前,一举拿下上海,蒋介石则想拖延时间。

因为日军一直在上海进行军事挑衅,蒋介石预感到必有一战,于是提前叫人准备封锁长江航道,结果消息被汪精卫的行政院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人,结果日本军队提前东下。

八一三开打之后,国军包围在上海的日军,而日本增援两个师团上岸,国军反被“包饺子”。蒋介石不愿意看到中央军全军覆没,但是假如全军撤退,日本人会说是你中国人自己放弃了上海,于是才有了“四行保卫战”。

四行孤军虽然是一个政治筹码,但是不管你是否认同蒋介石的决策,这四百多个战士行动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想保卫上海,保卫中国。

所以说电影里讲“他们在保卫我们”,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绝不能因为孙元良是个“逃跑将军”,蒋介石在玩弄外交策略,就否定这四百个壮士忠勇爱国的义举。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