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金刚川》志愿军火炮战斗英雄原型是谁 电影金刚川有哪些最震撼的细节

《金刚川》志愿军火炮战斗英雄原型是谁 电影金刚川有哪些最震撼的细节
2020-10-26 11:05:01
张颂文风波后续:重回剧组获欢迎 爆料人道歉09:01

《金刚川》志愿军火炮战斗英雄原型是谁

相信每一个看过了《金刚川》电影的朋友,都对张译在片中那声“来吧”记忆颇深,这声吼,喊出了志愿军战士无惧强敌的气势,也喊出了志愿军战士一往无前的决心。电影中志愿军英雄们都死了,唯一活下来的张译也少了一只胳膊一条腿。正是当时中国高炮部队在武器处于完全劣势的情况下,以革命大无畏精神,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了抗美援朝生命线的畅通,建立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高炮部队中的战斗英雄。

1951年第五次战役后,美军开始对志愿军实施“绞杀战”,其重点轰炸目标就是志愿军后方的桥梁、交通枢纽、仓库、补给基地以及运输车辆等。因为这些一旦被破坏,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物资运输必然瘫痪,前方作战部队的行动也就因此受到钳制和影响。志愿军后方部队针对美军的“绞杀战”对重点目标加强了防空力量,进行重点保护。

按照上级指示,志愿军高炮独立第31营第3连于1951年6月1日进入黄江桥防空阵地,负责守护黄江桥和铁路运输线。

6月8日,4架美军F-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穿破云层偷袭志愿军高炮阵地,并向高炮独立第31营第3连阵地投下了凝固汽油弹。瞬间整个高炮阵地火光冲天。当时高炮第3连所使用的37高炮,需要8名炮手才能正常操作。

在第3连第3班炮位上,刘四、郭三、于楷荣、向永昌等五名炮手已经被大火包围,另外两名炮手已经不幸牺牲。此时炮手刘四已经全身着火,身上多次烧伤。但他顾不上伤痛,在地上猛打了几个滚,将火扑灭之后,立刻跑向高炮。

当时第3班炮位的37高炮在美军战斗机的攻击轰炸中防护板,炮盘、距离分划盘等均已受损,不过所幸的是火炮发射机构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所有的参数在被凝固汽油弹击中前已经设置完毕。刘四爬上高炮后,对着迎头而来的美军战斗机便是一个长长的点射,美军战机来不及拉升便被击中后坠毁在了附近的山坡。

数日以后,美军又出动了40架飞机组成的大编队从不同方向轮番对黄江桥进行轰炸。志愿军高炮第3连在刘四此前英勇击落敌机壮举的带动下,许多人带伤坚持战斗,连续击落美国战机3架。随后美军又动用B-25轰炸机对黄江桥实施轰炸,这时候高炮第3连改变战法,只等B-25俯冲轰炸时才集中火力齐射攻击,全连仅仅发射了15发炮弹,便直接命中5发,击落美军B-25轰炸机一架。

在随后11月4日,高炮第3连刚刚修理完受损的高射炮,15架美军F-51野马战斗机又扑向了第3连阵地。全连进入战斗位置后,上炮瞄准,一轮齐射后,28发炮弹命中8发,又打下一架美军战机,其余美军战机落荒而逃。

美军在与第3连多次交手以后,不断变换攻击手段,刘四与战友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应变,并总结出了“三打三不打”战术,即瞄准俯冲打、临近飞行打、低空攻击打,高了不打、离远飞行不打、不俯冲不打。

电影金刚川有哪些最震撼的细节

《金刚川》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战争最后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了最后一场决定性大战,援军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到达金城,及时完成战力以及物资续力,否则我方将陷入危局。

但是,想去金城,就得先过金刚川,金刚川是一条河,河面宽60米,水深6米,河水湍急,人无法通过游泳、划船渡河,河上的桥是他们抵达金城的唯一道路。

桥,被敌军炸毁了。

影片没有去描绘正面战场的厮杀,而是把切入点放在了一次鲜为人知的非正面战场战斗上——

志愿军部队接到命令驻守河边,在一次次战火中紧急修补被损毁的木桥,协助大部队顺利抵达前线。

这个切口,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初衷,“以小见大”。它的深度,远远比它的广度,更值得久久注目。

视角的细节

《金刚川》,把整个故事聚焦在了“金刚川架桥”最为紧急的,最后半天。

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打破常规,采用了三个不同视角的方式叙事:步兵、炮兵、美国空军。编剧葛瑞在接受《今日影评》采访时说到,“这三个视角之间彼此没有交叉,是完全平行的一个状态”。

什么意思?同样的一个事件,同样的时间节点,三个导演各认领了一个兵种,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去展现这场战争,短短的半天攻坚修桥,成为了仿佛洋葱一层层剥开的罗生门。

它们就如同拼图一般,最终拼凑出一幅细致具体的“金刚川架桥”完整图景。

而正因为是拼图般,一块一块慢慢抖落,露出,展开,这场战争的所有细节,得以安放,可以一片一片,掰开了,揉碎了,庖丁解牛般,无比细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部队顶着树叶做的伪装,在树丛里掩蔽,哨声一响,你会发现整个树丛突然动了起来。

当敌军飞机在上空飞过,他们一动不动,只是轻微扬起头,转动眼珠时刻警惕敌军的一举一动。

战士刘浩,身上带着一股冲劲儿,还有一点孩子气。

他会仔细盯着停靠在手臂上的蜻蜓看;隐蔽时,会翻过身来仰面对着天空,用手瞄准从空中盘旋而过的敌军飞机……

这些细节,都是近乎于静止的,但在轰隆作响、炮火连天中,它们的存在,细腻动人。

动态的细节,也足够燃。

排长张飞(张译饰)不停地确认着剩余炮弹数量,因为我们的炮不够先进,炮弹也不够,得数着打……他们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掩护大部队顺利渡桥。

美军战斗机从天而降的炮火,和他嘶吼着摇手臂的律动,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与此同时,工兵们竭尽全力抢修着被一次次炸毁的桥,一分一秒都不敢耽误。

他们的工作看起来最不起眼,但连接的是整条“生命线”,即便物资接近于零,也必须完成任务。

他们是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的那一波人,当敌机来袭,听到命令才迅速从桥上、河里向两边撤离找地方隐蔽,敌机一走,又要火速回到岗位继续。

没有桥,就建;桥炸坏了,再修。

他们身处不同位置,担负不同的任务,但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预告片中念白里说的:“那年我们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

为此,他们拼尽全力,甚至献出生命。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