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金刚川》战役故事的原型是什么 背景与人物原型是什么

《金刚川》战役故事的原型是什么 背景与人物原型是什么
2020-10-27 10:33:08
《家有儿女》“夏东海”扮演者高亚麟被曝出轨家暴14:05

《金刚川》战役故事的原型是什么

《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金刚川》改编自真实事件,据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线的物资输送。

电影《金刚川》大牌云集,张译扮演了高炮排长张飞,吴京扮演了高炮班长关磊,邓超扮演了步兵连长高福来,其余主演还有李九霄、魏晨等。据说,这一次邓超属于特别出演。回忆起拍摄经历,他很认真地说,自己没有觉得很辛苦,反而认为是在感受、致敬那个时代,以及致敬我国的军人。

据了解,《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作品,上映的时间其实有讲究。当初,为了更好地还原人物,主演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就拿吴京、张译来说,他们提前半个月熟悉高射炮操作,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管虎、郭帆、路阳三位知名导演联手制作《金刚川》,让观众对这部影片抱有很深的期待。得知主演包括张译、吴京、邓超这些实力派演员,大家对这部战争电影更加关注。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志愿军们誓死捍卫交通要塞——金刚川上的金刚桥。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这一阶段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94年,考虑到朝鲜方面的要求,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召回了驻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从朝鲜平壤奉调回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放弃了原本要帮助南韩攻占北朝鲜的计划,为了摆脱朝鲜战争的泥淖,美国答应了中国早先提起的停战要求。

1953年夏季金城反击战打响后,敌人持续对这里进行毁灭性轰炸。张振智带领三连奉命在岩里渡口架一座载重桥,保证它畅通无阻。为了破坏桥梁,美军飞机不仅昼夜不停地轰炸金刚川上建设好和建设中的桥梁,甚至为了增加志愿军获得建设材料的难度,连金刚川沿岸的树林都遭到了大规模轰炸。

面对敌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击,张振智等工程连官兵们将木排披上伪装,通过水路运到桥点。经过7天7夜的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桥。然而次日下午4时左右,四架"黑寡妇"呼啸而来,火力直指这座“生命之桥”。“黑寡妇”离去后,七孔桥被炸掉了五孔。同时,敌人开始正向我军前沿883.7高地反扑。工程连战士在张振智的指挥下,立即开始了第二次架桥。尽管周围爆炸不断,全连官兵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敌人当然不会放任我军架桥。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长37米长的桥。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但最终胜利是属于志愿军的。

背景与人物原型是什么

从“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折身进入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管虎这是玩上瘾了。

电影刚上映,本文先不说电影如何。且等一等会本站的线上分享会后再来为大家分解。

现在,就来为大家讲一讲《金刚川》背后的故事,以便大家去看片时更好理解一些。

《金刚川》的片名指的是一条河流,位于朝鲜交界处的金刚山下。

川,在中国传统古文里主要指的就是河流的意思,是江河的统称。海纳百川,就是大海接纳了千百条河流的汇入。

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后来,北方为了区分支流,将支流原有的名字后面附上河,于是有了泾河、渭河、洮河、汾河等,而南方则随长江,在支流名字后面加上了江字,于是有了汉江、湘江、赣江这些称呼。再后来,北方的河流不管是不是黄河的支流,都统称为了河。而南方,则被统称为了江。结果,原本作为河流统称的川,反倒用的少了。至于东北,河流的成名都是后起的,不是自源的,也被称为江。

倒是在朝鲜半岛上,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川作为河流的称呼被保留了下来一部分。在那里,大一些的河流也被称为江,小型一些的就继续被叫做川。比较有名的,就像流经韩国首都的清溪川,就是典型。

金刚川,因为位于金刚山山脚下,名字就随之叫做了金刚川。

还有,朝鲜半岛很多城市的名字,也会被叫做某川,像韩国的仁川、甘川、陕川、提川,朝鲜的端川、价川、信川、泰川,等等。

回说金刚川,它依附于金刚山,没有后者有名气。

金刚山,位于朝鲜和韩国交界。大部分山峰位于朝鲜境内。素有朝鲜第一山之称。2020年4月,入选“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金刚川》的故事,就发生在金刚山的金刚川上。更进一步讲,是金刚川上的一座桥。

原本,这里没用桥。为了战争,中国志愿军的工兵建了一座木桥,供作战使用。《金刚川》就围绕这座桥的建与毁,以及修与炸之间,反反复复。

整部电影的故事着眼点非常小,就是中国要修桥、护桥,美军则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掉桥。

这种争执与对抗,都是为了金城战役为掩护。

今天,要讲的就是金城战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到1953年秋,战争已经到了终点。中国志愿军将双方战线维持在了三八线上。

此时,北国要想再次南下,统一南方,已经成为可不能。

即便是我朝,经济实力的确是不行,再打下去,对我方也不利。

对美国来说,这一仗牺牲实在太大了。继续打下去,美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及军事能力,是可以打胜的。

但是,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已经被挑拨起来。国民平权运动此起彼伏,再打下去,需要付出很多的牺牲,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承受的。

于是,中美双方都想停战,正式签订停战协约。

早在1951年7月10日,中美就曾针对停战进行过停战谈判。但战争并没有停下来,双方都想通过战场上的优势来增加自方的谈判筹码。结果,就边打边谈,这样下来,又打了两年。

中国这边,战争政策一直坚守如一。但美国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指挥仁川登陆的麦克阿瑟将军,因为过于傲娇,导致将帅失和,被杜鲁门总统撸下了职位。而1952年底,美国大选中,杜鲁门8年任期已满,新总统竞选中艾森豪威尔意外胜出,他为了不背负战争包袱,也决定进行真正的和谈。

就这样,直到1953年4月26日,双方的停战谈判才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就停战达成了初步协议,并计划于6月25日双方正式签字生效。

但和谈是中美为主导进行的,美方的决定,却让南韩的李承晚集团感到十分不满。

经过多次拉锯战后,李承晚觉得自己已经摸清了中国志愿军的套路,继续打下去南韩肯定能赢,由他主导进行统一,指日可待。被美国人代表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决不能忍。

于是,在6月18日,李承晚突然出手,强行扣留四个战俘营的曹县人民军战俘2.7万余人,编入南部军队,有意制造了破坏战俘遣返协议的事件。

当时,谈判还在进行中,中朝迅即质问美方,你丫到底能不能约束住疯了的李承晚啊?

美国人也很无奈。这真的超纲了,他们也没有想到李承晚会来这一招。

我朝这一看,矮油,那既然老美不行,那就交给我们来教训教训这小子吧。

此时,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邓华。不过,恰好彭德怀于19日离开北京,赶回朝鲜打算参加签字仪式。看到李承晚胡来,20日晚抵达平壤的彭迅速与邓华等人进行磋商,并直接向国内最高领导进行汇报,并建议再歼敌1万5千人再说。

当晚,领导决定签字必须推迟,推迟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在此之前,应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于是,“夏季战役第三阶段作战”的作战计划,迅速被拟定。于是,“金城战役”正式打响。

志愿军方面,兵分三路,于7月13日正式打响。详细过程因为篇幅问题,不赘述。其中,“奇袭白虎团”的英雄事迹,就发在这一战役期间。

金城战争,最后于7月27日落下帷幕。至于战果,取得的成绩比预想中的要好的多。

根据中央军委的贺电,可知“金城战役”的战果如下:自七月十三日开始的战役,在金城东西三十余公里的正面,向敌四个多师所据守的阵地,同时进行突破,截至十八日止,五天中共毙伤俘敌二万八千余人,击溃敌四个多师,共攻占纵深十公里约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阵地,缴获了许多装备和物资,给了李伪军以严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停战,大大提高了我军对敌斗争经验,使我军在突破敌坚固设防地带的作战中获得极宝贵的经验。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金刚川》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期间。更具体一点,是发现在7月12日,战争全面打响的前一天。

具体来说,就是一群工程兵在金刚川上架设木桥,好让大军顺利过河,进行作战。

其实,从6月22日决定举行“金城战役”后,为了保证金城战役的胜利,志愿军立即着手进行了准备。

其中,工程部队为此次战役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战役中的交通运输和部队运动特别是炮兵的运动,第20兵团于6月28日下达了工程保障指示,共抽调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军路61公里、架桥72座(长1320余米),为防雨季到来河川涨水,志愿军总部为第20兵团配发了各式门桥47副、苏式浮桥2套、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36只、橡皮浮桥200米、苏式浮水衣1240余件。

《金刚川》的原型故事来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连长张振智。他于1922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张振智从1951年1月28日跨过鸭绿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国,历经了第五次战役、夏季防御作战、金城反击战,大大小小的战斗共几十次。先后荣立3次一等功,被评为志愿军二级模范;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被原华东军区授予"工兵英雄"的荣誉称号。

《金刚川》里魏晨饰演的工兵连长闫瑞,原型就是张振智。只是,为了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影片中又丰富了炮兵排长张飞(张译饰)及班长关磊(吴京饰)的故事。甚至,为了增加影片的冲突性,还增加了美军飞行员的故事线。

这里先不剧透,只说下原型张振志的故事。

金刚川是金刚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宽处可达60米,如果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过。

为战争的胜利,必须要在金刚川上架设一座桥,且保护好它。就此,张振智带领工兵三连奉命在岩里渡口架一座载重桥,保证它畅通无阻。

由于张振智是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人,他的事迹材料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樊氏图书馆里有馆藏。

据资料介绍:

当张振智率领三连赶到金刚川时,距离上级要求通车的日子仅有8天。

张振智迅速带着大家察看地形,金刚川上原先的大桥和一座人行便桥已经被炸得不见踪影。为了破坏桥梁,美军飞机不仅昼夜不停地轰炸金刚川上建设好和建设中的桥梁,甚至为了增加志愿军获得建设材料的难度,连金刚川沿岸的树林都遭到了大规模轰炸。

面对敌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击,张振智等工程连官兵们将木排披上伪装,通过水路运到桥点。

经过7天7夜的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桥。

然而次日下午4时左右,四架敌机呼啸而来,火力直指这座“生命之桥”。轰炸后,七孔桥被炸掉了五孔。

同时,敌人开始正向我军前沿883.7高地反扑。

工程连战士在张振智的指挥下,立即开始了第二次架桥。

尽管周围爆炸不断,全连官兵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战斗中,敌人并没有放任我军架桥。

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长37米长的桥。

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