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微博热搜刚回来 豆瓣就崩了这么巧吗?

​微博热搜刚回来 豆瓣就崩了这么巧吗?
2020-06-17 15:19:59
张颂文风波后续:重回剧组获欢迎 爆料人道歉09:01

豆瓣崩了

微博热搜刚回来,豆瓣就崩了,有这么巧的吗?

之前豆瓣也经常这样,5月25日,“豆瓣崩了”这一话题快速登上了热搜榜单,单日阅读量达9亿以上;从博文传播类型来看,网友在话题下讨论活跃,占比高达54%。

通常一个应用崩盘后,因生活受到了影响,用户们会在网上催促程序员抓紧修复,比如前段时间崩坏的“QQ邮箱”——赶着deadline给老师、领导发邮件的网友们急得团团转,“美团单车崩了”——不少网友哭嚎着因刷不开车而迟到了。但对于豆瓣崩了,网友反应却大相径庭,甚至有人拍手叫好到:“崩得好,最好一直崩下去”。

豆瓣小组的负面影响

据话题页内容,豆瓣的崩坏让网友最先联想到的是“豆瓣小组”这一板块,结合识微统计出的热词图可以看出,多数网友对豆瓣崩了的反应是“又有团队下场删帖了?”随之而生的议论还有对豆瓣小组风气的抱怨,甚至用“谣言聚集地”、“垃圾场”、“黑子聚集地”等词语来形容它,并表达了豆瓣能尽快整治这一板块的期望。

整合参与话题的重点博主后发现,这些大V多为娱乐、八卦博主,正是这类博主的活跃,让多数网友对豆瓣的首要印象点处在了八卦娱乐上。这类大V多热衷于将豆瓣小组里有关“扒皮”、“爆料”的资讯进行转载,带有窥私感、隐秘性的明星信息很容易吸引网友注意力,营销号便能从中收割流量,获得经济利益。

一旦在豆瓣寻得某个可以“搞事”的话题,一个营销号发出该信息,其他营销号也会随之而上,一个又一个的大V对相同的信息进行发布,声量逐渐汇集,一条匿名性的消息经这般的“口口相传”后便具有了所谓的“可靠性”,而谣言也由此得以扩散。谣言会混淆视听、影响判断,让网友对有效信息的甄选也变得困难,故对此不胜其烦。

豆瓣对此也采取过行动,多次封禁过“豆瓣鹅组”等娱乐八卦小组,且每次都获得了网友的叫好,但因封禁限制并不是永久性,一段时间后,恶性流言又会故态萌发。

豆瓣影视音的正面印象

网友Aiden评论到:“豆瓣有两个最大的用户群,一个是全网最喜欢明星八卦的粉丝,一个是全网最讨厌明星八卦的文青。”所以在部分网友对豆瓣发出“嘘声”之时,还有豆瓣的另外一部分用户在为它说话。

除开豆瓣小组外,豆瓣还拥有豆瓣电影、豆瓣音乐、豆瓣读书、豆瓣同城等板块,这是豆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它被贴上“文艺”标签的原因所在。大家可以在这些板块下对影视作品、书籍、音乐等打分、发布长评、做标记,具有相同喜好的人在此聚集,形成“小圈子”,此种氛围下更是不乏高质量内容的产出。

豆瓣评分甚至成为评价文艺作品的民间标准,书荒的时候去看看豆瓣TOP书单,追剧前先去豆瓣查下评分再决定看不看。

豆瓣不同板块特性的区别,拉扯着豆瓣的口碑。在对于豆瓣的网络情绪上,持中立态度的网友最多,达45%;负面态度其次,占30%;正面态度最低,为25%。可以看出网友对豆瓣的情感态度较为复杂,并未出现大势的一边倒倾向。

目前豆瓣日活400万左右,在日活分别突破4亿、3亿的抖音、快手面前,确实不太够看。

豆瓣一直以“用户价值”为产品概念之首,其创始人阿北(杨勃)曾表示:“最早定义豆瓣的时候,就想它首先是要有用的,从长期看能给人带来了什么价值,这将决定用户在两三年后还用不用你的产品。”

基于这点,豆瓣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发展产品,多板块共同发力,谋求营造出豆瓣良好的社区生态。

然而当用户对它的价值寻求逐渐变质,豆瓣社区生态被影响,或随之产生原有的核心用户流失的风险,负面的风评也可能影响新用户的进入。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