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事件梳理?
知网是谁创造出来的哪个集团旗下的 ?据消息显示,中国知网,始建于1999年6月,是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学术平台。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知网事件来龙去脉始末梳理
5月13日,央视报道称,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时表示: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最近知网因为“千万续订费过高,中科院停用知网”一事登上热搜,同时知网方面表示如果按照之前的索赔标准,1200亿的赔偿额是赔不起的。
在这次哭穷之后,知网方面也在网上回复网友关切,表示在进行反思及整改。
负责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经营的是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后者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的提问。
有投资者表示,“请问高校科研机构等知网数据库续订费用为贵司带来多少利润?报价是否合理?近期频繁出现负面舆论事件,若出现大范围抵制,是否对贵司未来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5月9日,同方股份对此留言进行了回复:“您好!我们已经关注到知网的舆情,知网也在进行反思,并研究进行经营模式优化改善,积极进行整改。知网会将相关整改措施择机向社会公开,并做出回应。感谢您的关注!”
此外,同方股份近日在该平台上回复另一条留言时表示,知网未来在推动科技创新、做好学术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知网事件全过程?
近期中科院停用知网及其前前后后的风波,引发大量网友讨论,大部分发言属于对知网进行讨伐,要求监管部门对其严格整顿。
事件由一张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通告截图开始:
通告显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从4月8日起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期限。
双方矛盾主要集中于知网数据库的订购价格多年来始终维持较高涨幅,去年更达到千万级别。
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
同日,知网方面则回应中称,上述消息“不属实”。
4月29日还曝出另一起维权事件,湖北作家陈应松起诉知网又引发热议。
因为知网未经过他的同意收录了他的文章,还被付费下载了。
虽然起诉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文章,但是侵权已经形成,陈应松要求按照千字1500元赔偿。
类似还有去年年底九旬教授维权事件,但那一次事件受到的的关注度远不如本期。
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后,知网试图“卖惨”,引起公众同情,利用舆论给法官施压。
就湖北作家陈应松状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知网营运方) 一案,知网方的代理人坦言,如按200元/千字的标准进行赔偿,知网在库作品要赔1200亿元。该律师表示,知网没有这么高的盈利,也无力按此标准赔偿。
上游新闻编辑查询得知,同方知网2021年、2020年主营收入均在12亿元左右。
研判企业舆情时,其实主要就是做好两个判断:第一是事情严不严重,第二是会不会出圈。
严不严重取决于事件性质,即有无犯罪、有无违法,以及在道德层面下的价值判断中处于什么位置。
会不会出圈,则取决于是否存在触及公众信念的点。
知网会成为众矢之的,除了有平台每日一贴,周周上热搜外,更主要还是因为它涉及众多敏感元素,触及多种公众信念。
企业属性
1
从企业属性上看,知网究竟是什么?股东是谁?利润去哪了?
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包括北京大学在内,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这些信息曝出之后,有KOL发现,知网虽然在国内创办,运营在国内,但网站所属的企业,由外资100%控股,它到底算不算中国企业?如果不算,为什么外资企业可以垄断中国学术资源,以极低成本获取天价利润?
运营层面
2
一位知网管理人员表示,知网并无所谓的定价规则,每年的定价是根据当年文献量、核心资源、独家资源等而定,还会受版权等问题影响,“收纳的文献资源多了,价格自然上浮。”
据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中国知网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知网收录的论文稿件多来源于高校,却向高校收取高额费用。
作者的论文在知网每被下载一次,知网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作者的微薄收入。
对于作者来说动辄数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每千字稿费不足10元。
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
在大部分不关注事件事实细节的吃瓜群众眼中,一个外资垄断我国学术资源,压榨科研者,阻碍我国科研发展的故事就形成了。
结合事件严重程度,侵权似乎是板上钉钉,即便最终判决不是1200亿,也不会是小数目,反垄断调查预计也会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