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正文

咯噔文学发源地是哪里 咯噔文学例子有哪些

咯噔文学发源地是哪里 咯噔文学例子有哪些
2022-06-08 11:34:53
周杰伦再澄清父亲家暴传闻 称写的词不是亲身经历10:12

咯噔文学发源地是哪里

近日,一条#什么是咯噔文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达3.9亿,讨论量22.2万。

熟悉互联网的人不难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网上不断涌现出各类“文学梗”,如“凡尔赛文学”“privilege文学”“卑微文学”“丫头文学”等,话题量动辄过亿,引得网友争相模仿、打卡。各类“文学梗”缘何频频引发全网狂欢?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

今天你“咯噔”了吗?

什么是“咯噔文学”?官方解释:一看到就矫情得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文学。

拿热搜话题中比较靠前的一个举例——中考扑进高考的怀里,哭着说:“呜呜呜,为什么他们都不重视我?”高考笑着揉揉中考的头,宠溺地看着中考说:“乖,没事,三年后,我会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能否有助于您了解一二?

实际上,“咯噔文学”并非一个新梗。该名词最早出自张云雷的一位粉丝,这位粉丝听到别人直呼张云雷大名,心里咯噔一下,愤而写下一条微博:“最近刷视频会看到很多粉儿直接就喊‘张云雷’,听得我心里咯噔一下,您是怎么想的呢?他是公子,是姆们真粉儿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听不了别人张口就直呼其名,这名字太重,您承担不了这名字后面付出的一切……”

后来,这段文字被网友搬到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众人看后,连称“太咯噔了”。而正是这样一次无心吐槽,也正式拉开了中国网络文学迭代的大幕。

此后,豆瓣“矫情文字品鉴小组”被称为“咯噔文学”发源地,眼下小组成员已达12万余人,组员们一边惊呼着“Myeyes!Myeyes!”,感受着各类矫情文学带来的酸爽体验,一边将其分门别类,警示后来人。

比如“朋友圈区”“网易云评论区”“追星族区”等,尤其那些在句子里嵌入诗词歌赋的“古风体”,比如那句著名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不只是网络文学,各类知名作家也纷纷被拉出来“鞭挞”,重灾区当属青春伤痛文学,比如鼻祖安妮宝贝、郭敬明等人的作品。此外,《人间失格》《百年孤独》《穆斯林的葬礼》等作品中的部分文字也纷纷入选,比如《穆斯林的葬礼》中的这段——“不,我没有勇气,我怕;我爱人生,可是,爱,是罪恶……”她瑟瑟发抖。

当然,网友也在思辨矫情与文艺、与浪漫的区别,并试图“自救”,通过提名自己眼中“绝不矫情”的文字,来获得片刻的精神慰藉。随后组成员绞尽脑汁,列举了辛弃疾、王小波、余华、罗兰·巴特、约翰·穆勒,甚至搬出了新华字典……但似乎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咯噔一下”。“文学梗”背后是情绪的共鸣

暂且不论是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曾“咯噔”过,也不提“咯噔文学”到底应不应该被嘲,只来聊一聊“咯噔文学”为何会引发全网狂欢?

梳理近一段时间的网络热点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咯噔文学”之前,还有低调炫耀又深谙网络爽文套路的“凡尔赛文学”和被称为“凡尔赛文学2.0版”的“privilege文学”,类似“丫头,别嘴硬了,我知道你喜欢我”等霸总味儿十足的“丫头文学”以及一口一个“宝”、看起来百依百顺的“卑微文学”等先后蹿红。它们与“咯噔文学”相似,因为偶然爆红,进而引发全网模仿、狂欢,甚至还带来流量无数。像“卑微文学”,截至目前该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已超过5.3亿次,其中的代表性播主“澈子”一个月新增粉丝数超30万。

在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谭妍爽看来,“××文学”看似是普通的搞笑段子,实际与社会发展、公众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化产物、社会情绪的集中释放、自嘲和批判意识的落地开花,公众借此表达共鸣、释放情绪、调侃不公、批判乱象,用类似文学的方式与时代同行。回顾各类‘××文学’的走红和传播,不难发现其传播动力多源于一些公众苦之久矣,又缺少宣泄口的普遍化问题和焦虑情绪,多是源头博主在讨论教育话题、情感话题、生活水平话题后,主动或被动放大了‘世界的参差’,它们更像是一种吐槽模板或造梗词组,当它出现并进入公众视野后,就成了一种表达途径和宣泄工具。比如‘凡尔赛文学’背后是虚荣、花式炫富之陋习和心理,‘privilege文学’直指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咯噔文学’则把饭圈追星等矫情做作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实际上,话题讨论到最后,谁造的梗,梗是何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网友找到了一个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情绪宣泄出口”。

从早前的“陈欧体”“甄嬛体”到如今的“文学梗”,实际都是社交平台玩梗潮流的体现。作为社交平台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梗文化”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更多创意,甚至还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诸多乐趣,比如西南交通大学一位教授曾将“甄嬛体”应用到高等数学课堂,厦门地税局用“甄嬛体”发出政务通知等,将严肃的事情变得好玩有趣。所以,用好了,“梗文化”可以带来巨大流量甚至成为“财富密码”,但另一方面“梗文化”所自带的滤镜愈发严重,也需要网民练就一双慧眼,不要被带歪了才好。

咯噔文学例子有哪些

在网上冲浪的朋友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段子,什么“凡尔赛文学”,“发疯文学”,还有一个和语气词相关的“咯噔文学”,这最常见于饭圈当中,你知道饭圈里的“咯噔文学”是什么意思吗?

“咯噔文学”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看到就矫情的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文学,在网友的描述中,这里可是自带音效的。

但是“咯噔文学”最早起源于哪里呢,其实这起源于某篇同人文里,某相声演员的粉丝写的同人文里将自己的偶像进行泥塑,叫人看了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而“咯噔”最早起源于粉丝的一条微博,因为她听见了别人直呼在家偶像的大名而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震惊难过难以置信被轻视被看扁,认为大家不能直呼其名。

当然,所谓的“咯噔文学”也在网友的宣扬下使用更广泛了,说比如说一些“过度”煽情的文字,看了会起鸡皮疙瘩,换句话说,就是让人看了可产生强烈心理不适的矫情文学。

那个粉丝的微博是这样说的,“最近刷视频会看到很多粉儿,直接就喊他的名字,我心里咯噔一下,您,是怎么想的呢?他的名字也是您能直呼其名的?他是公子、是姆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这名字太重,您承担不了在这名字后面付出的一切,请您尊称他一声二爷,谢谢。”

看到这里,心里可不得咯噔一下吗?

因为粉丝言论太过迷惑,所以网友都开始玩梗,有人说“咯噔文学”是凡尔赛文学和玛丽苏文学的结合产物,矫揉又做作,简直是颠覆人的三观,扭曲人的逻辑,不过在网友的玩梗之下,这也成为了一种让人避之不及的“文学。”

下面分享一些“咯噔文学”的片段,为了大家的眼睛着想,就不全放了。

“终是撒旦的女儿动了心,走时也红了眼,本想诱惑他至地狱,奈何他纯净的一尘不染,我总不能带着满身伤痕,去弄脏你的白衬衫吧……”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心里“咯噔”了一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的魅力不可抵挡,但是这“咯噔文学”,真的算不上文学,只能算得上是搞笑调侃,其中夸张到扭曲的形容词、修辞的叠加,还有夸张情感的放大,甚至还不如前几年的网络文学呢。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