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从20世纪80年代电子一条街的起步,到如今成为中国创新创业风向标,中关村创业发展四十年,不仅孕育了国内最先进的科技园区,更是孵化了一大批国际瞩目的大企业,新东方便是其中一家。
上过新东方的同学都会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因为俞敏洪出过一本书——《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说,对于现在的年孩子来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过于沉重,人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某种无奈,说得更深一点是在绝望中寻找某种希望的过程。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或是精神、心灵,人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就是因为心灵痛苦、精神渴望所带来的对于未来的自己不断提升的过程。当然,关键点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希望来自于对绝望和失败的分析。
“不同的阶段,看待失败与困难的心态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经过对失败和困难的处理,能力和智慧都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觉得,困难和失败本身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困难和失败压倒以后,再也爬不起来了,人只要还能再起来就不算失败!”俞敏洪说他在北大上大一、大二的时候,一直认为学习成绩是出人头地最重要的东西,也是自己获得面子的最重要东西。得了肺结核之后,他明白了学习成绩只能证明一个方面的能力,于是逐渐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生活中,俞敏洪尝试的事情一般来说至少三次以上,并且每一次失败以后都会去分析原因。为什么失败?下一次怎么样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一般三到五次基本上就能做成了,如果还没做成,事情可能就放弃了。
“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比如说我出国联系了三年半、接近四年,但就是没有拿到奖学金,我要不放弃的话,其实就是死路一条。但放弃实际就像俗话说的,上帝关上了这扇窗,我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新东方这扇门就是因为出国失败打开的。所以,我觉得按照辩证法来看人生蛮有道理,在失败中学到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智慧,改变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才是真正的‘创客的基因’。”俞敏洪说。
在生活中,俞敏洪看过很多人是重复失败的,比如在教书的时候发现有的人考了十次托福依然考得很差,碰到过连续创业开办六七个公司全做失败的人,我觉得是顶级笨人,在跟他沟通的时候,发现他对创业其实没有什么太多感悟,像一头犟牛一样,总觉得自己创业就是好事,但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在失败中学会东西,而不是说学会失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