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正文

四川地震带在哪?为什么那么频繁 四川地震历史记录

四川地震带在哪?为什么那么频繁 四川地震历史记录
2022-09-05 13:18:36
张颂文风波后续:重回剧组获欢迎 爆料人道歉09:01

四川地震带在哪?为什么那么频繁

四川汶川地震原因在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碰撞。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形成原因: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欧亚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开始上升。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

四川位于地震带上,是地球版块的交接处,所以地震比较多。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西邻青藏高原,东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内有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和碰撞造成的地壳隆起、变形并且抬够边升。原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处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古地中海),正是因为板块的挤压而形成的今天的这幅模样。

地壳的挤压和碰撞使得地壳不稳定,形成了断裂带,这就是为何青藏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板块内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小板块组成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均位于扬子准地台上,四川盆地也位于其上,四川盆地的地质较为坚硬,青藏高原的地质较为软一些,所以在地壳的鬼级挤压作用下,较软的物质覆盖在较硬的物质至上,并且随着地壳运动方向运动。

当较软的物质碰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时,物质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区的地壳也变的不稳定——裂隙产生了。地壳运动积袭获番累能量,当能量不能再积累时便会爆发,这就是地震。地壳运动在川西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地壳的裂隙,这就使得地震四川频发。

四川地震历史记录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高东低且东西地貌差异巨大,地质复杂多变、地形包罗万象,自古以来地震频发。

民国以前,有明确文字记载、震级在七级或超过七级以上的地震,四川曾有过十余次: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4月6日),发生在西昌;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3月24日),发生在马湖;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3月29日),发生在西昌北;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8月1日),发生在康定;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6月1日),康定再发大地震(震中南移),十日后,泸定一带强震;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12月8日),发生在炉霍一带;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9月12日),西昌、普格间大震,被砸死的有20652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4月11日),发生在巴塘一带;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8月29日),发生在道孚、乾宁一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30日),道孚再震。

除上述震级较高者外,以下一些地震颇值一提:

公元前186年2月25日,汉高后二年,少帝在位、吕后当权,今陕西汉中略阳一带,发生了一场六至七级的地震,余震一直持续到当年8月,史书有“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的记载。乍一看,这场地震似乎并不起眼,但由此导致的古汉水上游改道和此地“天池大泽”的消失,却深刻影响了汉帝国的国祚和汉民族的命运(另撰文论述)。而之所以把这场地震放在四川来说,一是因为古代的汉中与四川,远比今天亲近,二是因为震中离四川腹地很近,川西一带自然难免波及。

四川地震在史书中的首次记录,发生在公元前26年3月28日(西汉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今天的四川省乐山地区“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雍江水,江水逆流,坏城杀十三人。地震积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动。”这不但是四川地震首次得到比较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地震余震记载之一。

1933年8月25日,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北距汶川90余公里),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6.1公里。城中心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内,陡然笔直下滑500-600米,这座建制于唐朝、历时已有千年的边陲小镇,随后静静躺在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中。

这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超过20000人(含10月部分堰塞湖决口、岷江洪水死亡人数),其中直接死于地震者超过9000人。当时的成都《新新新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二十九号第七版,刊登了西部科学院地质科主任常隆庆先生等人对震灾及水灾的调查情况,后来还编写出《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一书,这是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对大地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中国地震史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今天,如果从成都出发自驾去九寨沟,沿着213国道过茂县不久,就会看到长达12公里的叠溪海子(即地震后岷江主干道淤塞形成的高原湖泊)。徜徉在被誉为“中国最美地震遗迹”的湖光山色之间,想到如今这片水平如镜、风景如画的湖泊,曾经吞没了上万条鲜活的生命,让人在唏嘘和遗憾之间,不由得对大自然又多了一份敬畏。据说,时至今日,许多世代生活在此的当地居民,仍然拒绝饮用此湖水。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