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剧开播,无论偶像的表情多么面瘫、台词多么含混不清,粉丝都能用“破碎感”“炸裂”“爆发力”“感染力”等浮夸词汇将自家偶像的名字送上热搜。久而久之,演员不需要再费力提升演技,只需要考虑怎么上热搜,让自己“仿佛有演技”就够了。
怕就怕,文夸百回,话说千遍,连自己都信了。“文盲”不可怕,“活在资本和粉丝的幻梦里,对人性和生活没有任何感悟,甘愿当人偶之人,才真真没有希望。”
表演啊,还是得走心
表演作为艺术的一种,和世间所有的事情一样,需要付出才有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有时十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演员的自我修养》,重点在于“修养”,而非“自我”。这修养不仅涉及外在的术法,也关乎内在的心法——了解自己的水平,尊重自己的职业,始终带着对表演的敬畏心。
没有哪个影视人物角色的塑造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的,人物的特性、人物的动机、社会环境的洞察,如何动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去诠释一个立体的人物,这些都需要设计和思考。
陈晓旭,为了争取87版《红楼梦》的林黛玉,主动写了几页纸的人物理解,还附上了自己写的小诗,一并寄给公开选角的导演。时隔多年,她再谈起林黛玉时,仍能把林黛玉去世前的心理状态娓娓道来。
前不久,某记者发文回忆起自己十几年前采访演员陈建斌的经历。陈建斌说起自己最想演的人物是李白,传说李白的故乡在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你说,李白喝醉了,倒在一个小酒馆里,午夜梦回,一灯如豆,周围一片漆黑,李白那个时候是什么心情呐,他想不想家啊?他当时一定很惆怅,一定很悲伤。”
不难看出,好演员在聊表演时,不会卖弄什么概念,不会显摆什么人设,更不会强调自己多“努力”,他们在解释“人”——人的个性,人的逻辑,人的质感。
最近,一众好片陆续定档,种类繁多。国产,有等待近三年的《不止不休》。日本,有新海诚口碑新作《铃芽之旅》。欧美,有DC超英大片《雷霆沙赞!》。算下来,几乎每周都有重磅新片上映。
张颂文演技精湛,可是他却因为没有背景,从而在娱乐圈里只能出演一些配角。他从影28年,却一直都是在饰演配角,如今,47岁的他终于凭借高启强一角彻底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