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超长三伏天开启,三伏天30天和40天的区别有哪些
7月15日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而且今年又是40天“超长”三伏天!
所谓的“超长”三伏天实际上是指有两个中伏,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10天)
到了三伏就要“热”着过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遵循大自然规律。三伏之际阳气至盛,是人体气血最充盈的时候,最容易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正确使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可以帮助我们温补阳气。
1.热性食物助阳
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方剂研究所主管药师郭丁丁2024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指出,夏季阳气浮散在外,体内虚寒,适量吃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有牙痛等上火症状以及体质偏热的人忌食。
2.热粥解暑生津
郭丁丁表示,夏季湿暑交加的环境往往让人没有食欲,这时可以自制养生热粥,解暑生津,调养脾胃。山药、莲子、百合、薏苡仁、绿豆等都是不错的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2~3种食材与粥同煮,如薏苡仁红豆粥、百合莲子粥、绿豆荷叶粥等。②
3.热茶优于冷饮
郭丁丁指出,夏季饮用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消暑解渴、清热凉身。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能带走身体的一些热量。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
4.温水洗澡制热
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5-37℃,可以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比冷水的降温效果更明显,对人体也更健康。
5.热水泡脚除湿
温水泡脚可以刺激足部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每晚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
6.适度运动排汗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分享,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最需要锻炼出汗,夏天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在户外锻炼半小时。年老之人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等和缓运动,年轻人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达到出汗的效果即可。
7.晒后背增免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2023年在健康中国微信公号刊文指出,三伏天晒背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不要在阳光强烈的时候晒背,应在9点以前或15点以后,每天15-20分钟,达到微微汗出即可。在晒背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8.宜艾灸补阳气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中医师姚晓天2022年在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指出,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负责抵御一切外邪。只有阳气旺盛,人才会少生病。三伏贴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健脾和胃、鼓舞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