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特色:真情实感诠释农民院士,孩子第三视角独特展现赤子情怀
致敬时代楷模,传递榜样力量。《农民院士》导演兼主演于荣光回顾创作历程,表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拍的是一种对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精神。于荣光回忆了拉祜族村民送别朱有勇院士那场戏,“我们拍的时候请了100个群众演员,结果来了3000人。他们都是自发拿着家里的鸡、腊肉和酒,唱着歌来送别。那首歌叫《实在舍不得》,水有多高,地有多长,我舍不得你走,这是简单的一首歌,他们就在那唱。此情此景,二十多个来开会的科学家都不开会了,全站在那感动哭了,感情特别真挚。”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表示在创作上,这是一部最不新闻化的英模题材片,以一个小女孩的第三视角叙事,很讨巧,也容易撞击成人的心灵。它将人物的人格魅力与生活的质感,情感的温度完美结合,并将朱院士真实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虚构情节得以有机铺陈,信息量大,文化元素丰富,堪称是一部散文化、歌舞化的英模电影。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同样认为女孩的视角很独特,“小女孩的爷爷曾经试图带领全村人奔向幸福和小康,但是被困难所打败又回归到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他是保守主义者的一群人,和院士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群人形成了天然的矛盾对抗。在这种矛盾变化中,影片用孩子绘画的方式去感受,去展现变化,非常独特。”
《当代电影》社长兼《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认为《农民院士》成功塑造了朱有勇院士的形象,展现了一位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信念和行动,更呈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人民和民族的深深情感,对培养他的大地和人民的回归。同时,这部影片采取了双视角叙事,既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为民情怀,又深化了扶贫的主题和意境。两个视角交织起来揭示了这位院士的精神世界。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这样一部视角独特、情感丰富、表演细腻、生动感人的影片很好诠释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他总结了四点感受:“一是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二是写意与写实相交织;三是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衬托;四是科学技艺与人文精神相辉映。社会主义科技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与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价值的体现和精神的升华。”
人类每一次文明的跨越,都有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硅基时代,新材料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越来越大。科技改变生活,材料改变世界。
2022-03-11 09:38:39未来中国曾经期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今已成现实。神舟飞船载人航天进入遥远的太空,蛟龙号载人潜水下潜几千米深的海洋。
2022-03-18 10:49:02未来中国“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该怎么度过?很多父母对此发愁,不再有学科类培训班,孩子多出来的时间该怎么打发?正在热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这部奇幻合家欢电影,或可以给家长启迪
2022-07-18 11:54:28莫扎特人生妙极的遇见,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发久违的感动。一声龙船调,古老土司城。
2022-07-18 11:52:02舞蹈今日,全新古装剧《倾世小狂医》杀青,不少剧迷都十分期待。剧中,龙馨悦饰演的皇后一角,成为全剧最大“反派”。她野心勃勃,总想独揽大权,又爱子心切。
2022-07-18 11:48:25倾世小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