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目前,真实展现“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奋斗事迹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已在央视一套播出过半,收视高居全国收视榜首,备受各界好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剧中,实力演员李健以接地气、多层次的表演将黄大发坚韧执着、敢想敢干的形象诠释得入木三分,不仅得到黄大发本人认可,观众也评价他演活了时代楷模,深入人心。
谈到这部剧,李健表示黄大发的一生大开大合,从青年到古稀,将近五十年的年龄跨度,表演难度极大。在深入了解人物基础上,全剧注重展现黄大发的奋斗轨迹和精神世界,希望向观众多层次真实展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而非高大全的英雄。在他看来,久经磨难却乐观坚韧的黄大发是带领草王坝走出困境的一束光,照亮了草王坝,也激励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有光的人。
谈新剧:这个普通农民不被命运打败,用一生修一条渠
问:是什么缘由,吸引您接拍了反映黄大发奋斗事迹的电视剧《高山清渠》?
答:有三个原因:第一,黄大发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他的事迹吸引我去了解他的故事;第二,剧本创作非常扎实,人物丰满接地气,节奏紧凑,故事感人,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戏剧矛盾冲突激烈;第三,作为演员能有机会去表现这样一位当代英雄是件倍感荣幸的事。
问:《高山清渠》播出后,您饰演的黄大发特别受欢迎,观众觉得他质朴善良,有勇有谋有拼劲,敢想敢干,特别接地气。您怎么理解黄大发这个人物?您之前对他了解吗?
答:黄大发在我心里是个非常强大的人,少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所有的苦难他几乎都尝了一遍,但是这个普通的农民并没有被命运打败,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完成建渠这件事。
黄大发这个人物非常立体,面对感情他有胆小怯懦的时候,许开美的追求让他顾虑重重,生怕辜负了人家。在修渠这件事上,他又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打倒他。他善良、坚韧,他看问题的眼光、角度、深度和村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把百姓的贫穷看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草王坝摆脱缺水的问题。同时他也非常有智慧,比如智斗吴瞎子,比如陈大任排样板戏阻碍了施工进度,他装傻去公社给他捣乱使得陈大任不得不放弃,让他们正常施工。所以塑造黄大发,我会注重把握角色的多面性,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黄大发的信仰非常坚定,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用水问题,他想得更远:要摆脱贫困,让大家都吃上一口大米饭。他希望草王坝的未来是富裕、文明、和谐。他是用长远眼光来看修渠的必要性、建设乡村的重要性。
谈创作:我们不希望以苦为苦,而是传递乐观和憧憬
问:相较于以往塑造的角色,这次演黄大发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拍摄之前,您都做了哪些角色准备?
答:首先这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根基和方向,但同时也会在表演创作上有一些界限,所有的创作表演不能脱离真实人物的实际状态;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人物年龄有跨度,从青年到古稀之年跨度将近五十年,而且老年状态戏份占的篇幅比较大,我要把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形体、语言、状态划分三个阶段;第三如何能把黄大发的精神准确传达给观众,又能让观众感受到一个真实接地气、伟大而又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英雄。
为此,我首先查看了相关文献,新闻报道,观看了纪录片,这些可以让我了解黄大发的奋斗轨迹和精神世界。我看完剧本后非常感动,因为这个剧本的创作非常扎实、非常生动,它把黄大发的事迹娓娓道来,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他、靠近他,最后尽可能一点点成为他。这个剧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要怎样从外形、神韵、谈吐、姿态,所有的一切,慢慢往黄大发形象上靠,这是我的一个思考。
另外就是精神层面的表达。黄大发的一生受尽了苦难,跌宕起伏。虽然我们要将草王坝人民经受的苦难告诉观众,但是我们不希望以苦为苦,以表面方式来表达苦难,而是要把人物与命运的对抗,始终保持对生活的乐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所以在表演上,我们重点突出了黄大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比如和吴瞎子斗法,我用了“对眼”这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发现水源后,我也特意加了一句“终于能吃上大米饭了”,这种朴素而又真实的台词能够更快地感染观众。
问:剧中有两场戏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一场是“山神斗法”,您智斗装神行骗的吴瞎子;一场是巧玲临终前想吃大米饭,您挨家讨饭,一路奔跑,亲手喂饭,她却闭上了眼没有吃上,看哭了观众。这两场戏是怎么拍的?《高山清渠》中,还有哪场戏让您印象最深?
答:这两场戏剧本写得精彩感人,我在创作的表现形式上想了些方法。智斗吴瞎子这场戏,吴瞎子是用翻白眼来表现山神上身,但是我想如果还用同样的方式,观众就没有惊喜感,所以和导演商量后,我最后用了“对眼”这种表现方法,一方面突出了角色智慧,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喜感效果。但是这种方式挺累眼睛的,那场戏时间挺长,演着演着眼睛就很容易复位到正常位置。
喂巧玲吃米饭那场戏,当时开机前导演带着我们围读剧本,对词的时候,我就已经泪如雨下了。那是简单又直击心灵的感动,把草王坝苦难、黄大发的束手无措写得椎心泣血,只要真实地表现出来一定会打动观众。
这部戏几乎涵盖了黄大发的一生,每一场都是重场戏,他的感情表达都是大开大合的。其中我有一场戏,很心酸,在演绎过程中我能体会到他心里的压抑和坚定。年过半百的黄大发坐在球场上,眼前是一群孩子在打球,而他脑海里患绝症女儿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喝上一口草王坝的水。这场戏更加坚定了他一定要把渠修通的决心。我和导演商量后,决定用黄大发的背影来表达。我觉得一个孤单却很坚毅的老头背影,慢慢走进深深的走廊里,能把黄大发年迈的沧凉和对理想的执着坚定表现出来。
谈感受:黄大发是带领草王坝走出困境的一束光
问:这次跟楼健导演,演员马境一起拍戏,有什么合作感受?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拍摄趣事?
答:和楼健导演是第一次合作,但是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第一次见面聊创作方向,我就感受到导演对剧本浓浓的创作热情和满满的正能量,并且他是带着使命感在表达黄大发精神。导演工作很严谨,是细节控。这个剧是年代戏,跨度很大,又有大量道具,墙上也会还原一些年代标语。每次导演进场都会仔细确认,一一检查。他还是个拼命三郎,为了把贵州大山险峻表现出来,我们经常找当地最高的山实景拍摄。有个画面我印象特深:山上好多拍摄装备上不去,导演一米九几的大块头就坐在山顶的一个小木箱上,头上搭一块毛巾遮挡烈日,汗流浃背地看着三个手机大小的监视器。那个画面看起来很可爱,但是我们都很佩服导演的敬业精神。
马境是我大学同学,毕业这么多年我们从没在一个戏里合作过,这次终于圆梦了。我认为马境就是徐开美,善良、坚韧、吃苦耐劳。她是四川人,天生的肤白貌美,但是为了贴近角色不惜把自己晒黑,遮挡了自己的优势成就了角色的真实美。
问:演完这部剧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怎么看黄大发“历时36年,坚持开凿绝壁天渠”的奋斗事迹?在时代楷模黄大发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答: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拍摄过程就像黄大发修渠一样困难重重。虽然黄大发修渠特别艰难,但是在表达上,我们不想去煽情,所以观众看剧时,能感受剧情里一些诙谐幽默的情节,这也是我们想要把乐观对待建渠艰难的精神传达给观众。黄大发是带领草王坝走出困境的一束光,我们希望通过《高山清渠》传递这种精神,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有光的人。
黄大发,一个平凡的人一辈子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了不起的时代楷模。而我们就是要把一个普通人的“平凡“和“伟大”真实可信地展现在一个人身上。演绎这样的角色,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创作一定要扎根现实生活、观察生活的细枝末节、感受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问:相比于粉丝众多的商业剧,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也开始热衷演主旋律剧,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未来您还会考虑演英模人物吗?
答:宣传正能量,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如今的现实题材剧和以往相比还是有改变的,更追求客观的表达,在拍摄品质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不再一味“土”气,人物上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表达来满足大家对文化精神的需求。
每个演员都不会拒绝好作品。如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肯定还会考虑演英模人物,因为每一部作品都能在不同角度体现历史使命感、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每拍一部这样的作品就会了解一位英模,他们的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并给自己内心增加很多力量,我也愿意把这些力量传递给大家。
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真实展现“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奋斗事迹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2022-07-22 16:57:29高山清渠应清祖籍哪里人应清,女,1997年2月10日出生,中国女子雪车运动员。2019年,应清夺得女子单人雪车系列赛国王湖站冠军。
2022-02-14 10:37:52应清祖籍哪里人高粱之所以会选择参军,皆是因为其哥哥高山的缘故。高山是一名战斗英雄,他牺牲在了战场上。
2022-01-10 11:36:02王牌部队高山牺牲的战役是哪场来到香港的些许时日,因有老公李高山的陪伴与呵护,被浓密幸福包围着的梁欢仿佛是这个时间上最幸福的女人。
2022-06-14 11:43:28狮子山下的故事里的片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