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皇帝的下一个皇帝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位皇帝。
宋英宗幼年被无子的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赵宗实。担任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曙,封巨鹿郡公。
嘉祐八年(1063年),赵曙即帝位。
赵曙为帝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六岁,在位五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2020年农历4月,宋仁宗赵祯诞辰1010周年,电视剧《清平乐》也围绕宋仁宗朝堂内外展开。随着《清平乐》的热播,愈来愈多的小伙伴认识到,赵祯就是一个坑娃的爹。他最疼爱的女儿的一生幸福最终被他搞砸了。那么,历史上的宋仁宗是一个好皇帝吗?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
01遵从文治天下的祖训
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到宋少帝赵伟,于崖山海战中投海自尽,这个朝代一共历时319年。宋徽宗时发生金国入侵,导致半壁江山沦丧的靖康之难,宋朝从汴梁迁都临安,以这一事件为标志,以往的历史称为北宋,其后称为南宋。
宋朝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年代。提到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我们多半会想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据说,赵匡胤在太庙里立下誓碑留下祖训,命子孙为皇帝者,要优待前朝宗室之后裔,且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否则天必讨灭之。
宋朝皇帝们也始终对文人优待有加,也正是宋朝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让宋朝的台谏机构也就是今天的检查机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制衡相权和军权重要的一股力量。
02背诵默写天团诞生
这种善待知识分子的国家文化传统影响了宋朝几百年。在宋仁宗时期尤为突出。赵祯是一个低调的皇帝,他性格温和宽厚,极其自律,崇尚节俭。嘉佑是宋仁宗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宋代的制度和社会风气在嘉佑年间达到成熟。
赵祯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朝堂上,诞生了一个星光熠熠的文化团队,被现在的网友们称之为“背诵默写天团”,包括开展庆历新政的范仲淹,编修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文坛明珠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还有欧阳修,晏殊等人。
这些人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这种双重身份,在宋朝很常见,但在其他朝代很少见。另外,老百姓最爱的包青天包拯也出自这个时期。所以,提拔他们的皇帝赵祯功不可没。
宋朝的理想政治模式,虚君实相,天子御史大夫共治天下,在仁宗皇帝这里被贯彻得最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记住了那些群星璀璨的名臣,却对赵祯不熟悉的原因。
03经济发展催生三大发明
在经济领域,北宋时期手工业蓬勃发展,也催生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其他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在仁宗时代。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城市商贸经济和海外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货币交子也出现在这个时期。
交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赵祯作为一代君主给国家带来的发展不言而喻。然而,仁宗时代也存在许多弊端。
04名臣极多,然而改革失败
宋神宗时期科举的一道试题是问:像宋仁宗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治理天下的方式,真的好么?
这也就是说赵祯这个老好人在他能看到的、听到的、管到的范围内,尽量让大家都开心。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当他看到问题时,也有想解决的意愿,但是不够积极。比如,庆历新政一推行,他发现朝堂上很多人不开心,为了让大家心情好起来,新政就没有推行下去了。
宋仁宗在位40多年,亲政30年,在他的时期文坛璀璨群星闪耀,国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北宋三冗问题基本就是在他这一朝凸显出来的。
虽然北宋时期名臣大量集中于他治下的几十年间:王曾、吕夷简、曹利用、张士逊、宋庠、宋绶、陈饶佐、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等,但是国家的三冗问题却正是自仁宗朝而不可收拾。
宋代养兵花费巨大,作战能力并不能算理想。司马光则直接指责,仁宗中期为了应对西夏和辽国的军事压力,大举募兵,结果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但却多而不精,战斗力反而下降。
财政入不敷出,主要原因冗兵冗官祭祀费,僧侣费等。
赵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启用范仲淹意欲开展改革。范仲淹提出减省冗兵,量入为出,修武备和发展农业,最终达到强兵节财的目的。同时提出革滥赏,省冗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刚起步,他本人就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宋仁宗看到有人不高兴了,也就没有坚持下去,问题一直拖到了宋神宗时代。
差役法是当时农业社会发展一个拖后腿的政策。宋仁宗晚年有1100万户,应役农民48万人。这些壮劳动力没在地里做农活,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仁宗,英宗都想过对田赋改革,没成功。积贫积弱的状况日益加重,一部分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希望可以彻底改革。这是王安石变法前的状况。
对种种弊端进行改革这件事即使明知道会得罪人,后来宋神宗还是去做了。宋仁宗却只是听过就算了。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赵祯的执政倾向,在官僚阶级和百姓之间,他选择讨好官僚来维持现状。
执政四十多年,人才不可谓不盛,但军兵多于前代而仅能守土,财赋倍于过往仍入敷不出。改革创新没有能力让其顺利开展。所以说,宋仁宗没有大智慧。
05对身边人乐施,对宋朝军民不够大方
司马光对仁宗的一个有名的评价是:身虽节俭而好施于人。意思是自己过的俭朴,但对身边的宫人和亲近大臣赏赐很厚到了没原则的程度,比如对生母娘家人,提拔速度飞快,甚至不惜把最疼爱的女儿福康公主嫁过去。他的仁厚仅限于身边人,对自己看不到的则顾不到。
“闻耆旧之人言,先朝公主在宫中俸钱不过月五千。其馀后宫月给大抵仿此。窃闻近日俸给、赐予比于先朝何啻数十倍矣”
但另一方面,宋朝军民却没从仁宗的慷慨中得到什么好处,几十年后宋神宗特意提到仁宗时对宋夏战争中流血功臣的军人赏赐太薄,受重伤也只给2000钱实在太过分了。“庆历中,西方用兵,刘平、葛怀敏失律,士卒死伤数万,方赠官,超绝推恩,子孙至及二十人者;士卒用命被重伤才得钱二千,何其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