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芈启叛秦原因是什么
《大秦赋》虽然已经完结,但是剧中仍有一个巨大的未解谜团,久久地困惑着不少小伙伴。
芈启身为秦国丞相,国夫人芈华的父亲,公子扶苏的外公,最后究竟为什么会背叛秦国,倒向楚国?
经过我们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心系母国,故国情怀
芈启本身就是楚人,而且还是楚考烈王的儿子。
眼睁睁看着秦国兴师灭楚,芈启于心难安,不忍楚国的数百年宗庙社稷最后毁于一旦,终究无法坐视不理。
当初秦国灭韩的时候,韩国公子韩非身负大才洞晓时势,明明知道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挽救韩国的灭亡,但他依然义无反顾进入秦国,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地为韩国争取一线生机。
芈启与韩非一样,因为心系母国,所以才在秦国20万大军攻楚的关键时刻,临阵倒戈回归楚国。
2、秦法严苛,畏罪潜逃
嬴政派芈启前往陈郢,是为了让他安抚楚国士人,分化楚国的内部势力,从而配合李信和蒙恬正面的军事行动。
楚人深知芈启不怀好意,便烧毁了陈郢的两万石粮草,逼迫芈启叛秦。
由于秦法严苛,延误军粮输运是重罪,芈启担心自己回到秦国后会被处以重刑,为了活命,所以叛秦入楚。
3、分封被拒,不受重用
秦国进攻楚国之前,嬴政询问百官有何良策。芈启提出用分封制去拉拢楚国士人,如此一来根本不用大动干戈,便能轻松瓦解楚国抵抗势力的人心,以便一鼓作气拿下楚国。
分封制确实有利于灭楚,不过嬴政的目光却更为长远,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他早就想废分封置郡县,因此并未同意芈启的提议。
由于华阳太后已经崩逝,芈姓楚系已经在秦国失去了根基,比起芈启和芈颠,嬴政明显更加偏爱李斯、蒙恬、王翦等人。
虽然芈启仍是秦国丞相,可是他的地位早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会被其他人取而代之。
既然在秦国没有前途,还不如投奔楚国寻求发展,这也许正是芈启的内心想法。
4、心存幻想,欲做楚王
芈启在秦国被封为昌平君,之后又做了丞相,可谓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芈启怎会甘心满足于此,他是楚王负刍的弟弟,身上流着楚考烈王的血,完全具备做王的资格。
秦军攻楚,两军对垒形势未明,芈启很有可能从中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借此浑水摸鱼,满足自己做王的夙愿。
权力的诱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轻易拒绝,芈启想做楚王,所以才背叛了秦国。
大秦赋韩非怎么死的
韩非深爱韩国,用尽方法不愿意韩国灭亡,他又不愿意效力秦王。为了保住韩国,韩非要离间秦王与秦国上卿姚贾,姚贾认为韩非是横在秦国灭韩路上的障碍,要求秦王杀了韩非,同时秦王信任的重臣们也认为,韩非不能为秦国所用,就必须处置了,于是秦王在十分纠结中下了一个决定——按照秦法,车裂韩非。
李斯是韩非同门,两人读书时关系要好,他不愿意眼睁睁看着韩非受车裂而死,于是带着毒药到狱中,当着韩非的面把毒药放入酒中,韩非一饮而尽,就此下线。韩非刚断气,秦王赦免韩非的命令被赵高送来,可是,一切都晚了。
剧情当中,对于杀死韩非这件事,秦王是矛盾的,李斯是不舍的,只有姚贾等几人是坚持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韩非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可以从《史记》中找到一些关于韩非死亡的记载:
(秦王政)十四年,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李斯、姚贾害之,毁之(秦王政)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在这些史料中,我们能够得到韩非死亡的时间与地点——秦王政14年死在云阳,死亡方式是在李斯送药之后“自杀”。
当初秦王读了韩非的著作,甚是喜欢,“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才有了韩非入秦国,秦王政是希望韩非所学能够帮助秦国,可是韩非却客死秦国。
司马迁认为,韩非之死,李斯是需要负最大责,因为“一山不容二虎”,李斯害怕秦王了解韩非真正的能力之后重用韩非,让自己地位不保,弄死韩非对李斯而言无异于自保,“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不过,有人认为,李斯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真正主导者是秦王。有人说,如果是秦王要杀韩非,就不会后悔,要赦免韩非。可是如果不是秦王的默许,为什么秦王得知韩非死之后,没有追究李斯的责任呢?况且当初李斯与姚贾提出要杀了韩非的时候,秦王是同意了的,“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大秦赋修的什么渠最近《大秦赋》正在中央八台热播,前段时间,《大秦赋》的剧情终于迎来了高潮,我们的始皇帝嬴政终于开始亲政了。吕不韦被贬,剩下的事情无论多困难,都只能由他自己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