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权/环境专家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播出的六集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凭借其客观真实的记录、撼人心魄的画面以及充满情感的系列故事,获得了观众的广泛热议和社会各界好评。
《长江之歌》是一部集纪实性、艺术性、技术性和文化于一体的精品纪录片,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现实的教育价值。
“中央电视台历时5年录制的大型纪录片《长江之歌》,今天晚上播出啦!我守在屏幕前认真观看,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我觉得,它不仅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风光片,一部经济片,一部管理片,一部历史片。”一位网友在观看《长江之歌》后,激动地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长江之歌》给我们自媒体创作者提供一个榜样,指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我们的创作应该走向何方?”正如这位网友所言,《长江之歌》这部力作,在激发观众热爱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同时,还为主旋律重大题材的价值取向及讲述形式提供了借鉴。
1、徜徉野性世界,感受万物共生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江流域辽阔土地孕育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
《长江之歌》从国家发展战略定位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维度,在宏观叙事与微观聚焦的交错中,展现长江母亲河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为探寻长江的自然生态,摄制组逆流而上,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们一起跋山涉水,探索三江源鲜为人知的自然秘境。跟随滚滚长江一路向东,野牦牛、野驴、藏原羚、藏羚羊,这些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动物,一一随着镜头进入观众视野。这些充满生命张力的画面,让观众感受造化的神奇和自然生命的美好。
黑颈鹤在威宁草海越冬,黔金丝猴在梵净山繁衍生息,羚牛、朱鹮、大熊猫的族群数量在秦岭不断增长,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特有鱼类170多种重新畅游于长江上下……《长江之歌》告诉世人,在大江之上人类该怎样回归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
2、重温千年文明,提振民族自信
《长江之歌》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见证,对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树立文化自信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迁、择水而居,长江和其他大江大河一样,毫无例外地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从上游的巴蜀文明、中游的荆楚文明、下游的吴越文明,《长江之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
这是如花国土,怎能叫人不爱。
从7000多年前河姆渡人创造的早期城市文明和国家形态、三星堆青铜工艺,到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重庆忠县石宝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复制、长沙马王堆素纱襌衣和定陵妆花龙袍的修复……《长江之歌》带给人们的是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
《长江之歌》既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纪录片中民族辉煌历史的一次次映射下,中华儿女更加富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这个全球最大的族群也会越走越近,越走越紧。
3、记录伟大变革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比江河更深沉的是情怀,比大海更宽广的是胸襟。
《长江之歌》紧跟总书记步伐,记录伟大时代。
5年来,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之歌》突破一般政论片的呆板窠臼,用现代时尚语境,生动讲述这场伟大变革,用充满情感的细节镶嵌记录全程。
长江三峡工程、两岸消落带的治理、航道的综合整治、航路指挥配套系统的完善……《长江之歌》全景展现了这些关乎国运民生的长江航运、防洪体系建设。
跟随《长江之歌》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云南鲁甸“云药之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元荡生态岸线、上海洋山港码头等等。一个个闪亮的“绿色节点”,串起母亲河的翡翠项链。
在社会发展关键节点,纪录片是社会发展历史的视频载体。《长江之歌》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及时记录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从南昌航空城、安徽创新馆、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到无锡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一个个亮眼镜头,无不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新动能、增长新极点。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奔腾的长江,一路挽起高山大海,连通五洲四海。
筚路褴褛,五年建设。长江经济带借由“一带一路”的东风,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人与自然和谐画卷沿江铺展。
11月中,酷狗独家自制说唱IP《地表8英里》系列活动重磅登陆古都西安,由杨和苏、何美延、董大年以及LegloN袁乾一众顶尖Rapper共同献上了又燃又炸的live表演。
作为中文说唱音乐的实力派创作歌手,艾福杰尼从2017年发布的首张专辑《五亿探长》,到极具中国西域色彩的《楼兰》,再到不久前化身“Coach Journey”全新推出的《泥巴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