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有哪些名人
《觉醒年代》终于上热搜了。
这样的好剧被人看到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1921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这一时期有很多大人物登场,他们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教员、伍豪、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
陈独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独秀有功有过,关于他的一生应当以客观评价,而非一味地赞与贬。
《觉醒年代》中讲出了陈独秀做的几件大事。
这些大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足以名留青史,而陈独秀却集于一身,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出现“秀”这个梗的原因。
从日本回来后,陈独秀着手创办《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也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此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大幕。
这一运动对四万万同胞认识旧社会的腐朽没落,意识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以及将文化向无产阶级普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后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大文学科长,与蔡元培一起励志图新,革新北大的不良之风,创新北大的思潮与教育。
在此期间,丧权辱国的巴黎和会传来,陈独秀引领学生爱国、救国,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五四运动,使得国家主权得以完整。
这场运动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方面,工人、商人、农民全都站起来保家卫国,而陈独秀则是背后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成果显著,陈独秀与蔡元培告别,专心于救存亡绝续的中国。
这就是《觉醒年代》中关于陈独秀前半生的全部事迹,后半生的陈独秀命途多舛。
1942年,陈独秀在疾病和贫穷中逝世,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李大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觉醒年代》的时间跨度是1915年到1921年,但未曾料到六年后的1927年,李大钊便壮烈牺牲。
《觉醒年代》中,早年间的李大钊在日本留学,受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的鼓舞,毅然辞学返回国内参与新文化运动。
刚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局限性较大,因为那时的中国识文断字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温饱问题终日劳作的贫苦人民。
李大钊较早意识到这一点,他深入工人与农民之中,为他们教授知识、传播思想,着手创办夜校,举行演讲,让文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
后在陈独秀的推荐下进入北大,任职图书馆主任。
期间,毛教员经杨昌济引荐来到北大,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一职,李大钊对他的影响深远,时常一起探讨交流。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积极参与领导,不畏惧强权,为国家洒热血,为人民舍身躯,誓死抵制巴黎和约的签订。
然而因为他对军阀的精准打击,触动了东北军阀的利益,于1927年将李大钊同志杀害。
胡适——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觉醒年代》中的胡适意气风发,年纪轻轻就成了博士和北大的教授,并且在新文化运动中竭力推广白话文。
除此之外,现实中的胡适并不像剧中演的那般,导演对胡适进行了美化。
众所周知,伍豪一直以来都是和善待人,从不与人争执。
可是面对胡适的所作所为,就连我们敬爱的伍豪都忍不住说到:“胡适的骨头是软的。”
鲁迅也曾这样评价过胡适: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忆刘半农》)”
鲁迅先生的意思很明了。
陈独秀是心胸坦荡、开诚布公的君子,可以深交;胡适是虚伪至极、阴险狡诈的小人,当避而远之。
青年毛教员、青年伍豪、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
这些年轻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青春之少年,也最能代表青春之中国,他们的前赴后继让中国雄于地球。
他们的青春生活,有峥嵘岁月,一起忆往昔;有风华正茂,可以挥斥方遒;有书生意气,共同指点江山;有谁主沉浮,为中华谋出路。
《觉醒年代》中,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求救国之道,只是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人却英年早逝。
他们的牺牲都因叛徒出卖,尤其是陈延年,使他被害的人就是他当年无比崇拜的无政府主义者吴伯伯吴稚晖。
他们牺牲时都不满30岁,陈延年29岁被乱刀砍死,陈乔年26岁被枪杀,赵世炎26岁被砍头。
他们在法国留学时,也为救国做出了许多伟大的事迹,这些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剧中有多少安徽人
在《觉醒年代》里,我认为有三个安徽人,值得一提。
究竟是哪3个安徽人呢?下面,我们@历史观景台,细细给你到来。
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先生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有许多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其中,值得大书特书,值得时代,铭记的,首推陈独秀先生。
因为他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功不可没。
熟悉陈独秀先生的朋友,或许都知道,陈独秀先生,是安徽安庆怀宁人,原名陈庆同,字仲甫!
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应江南乡试落第。18岁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
1901年至1915年,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启蒙运动,才换来了国民的觉醒!
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除了其领导者,陈独秀先生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旗手,比如说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与陈独秀一样,胡适先生也是安徽人。
只不过,陈独秀的家乡在皖西南——安庆怀宁,而胡适先生的家乡,在皖南的徽州绩溪。
不得不说,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五四运动之后,胡适先生,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观点相左,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逐渐走向了倡导改良主义!
三: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除了陈独秀先生和胡适先生外,还有一位安徽人,我觉得也非常值得一提。
这个人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在这部剧中,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位名人。
他,就是当时京师警察厅的总监吴炳湘。
吴炳湘,是安徽合肥人,他是北洋时期的将领,1900年随袁世凯赴山东省,后任山东巡警道。
中华民国的时候,他出任京师警察厅总监,讲真的,干了不少坏事儿。
不过,后来,他下海从商,对于发展民族实业,多少做了一点贡献。
同时,在羁押陈独秀的那段时间里,出于同乡之间的情谊,他并没有对陈独秀下毒手,相反,在大牢之中,却给予陈独秀一定的优待。
给陈独秀单独一个牢房,上等的伙食等,允许亲戚朋友前来探监,甚至还允许陈独秀在牢狱中看书,写字。
《觉醒年代》第二十集中,国会召集罢免蔡元培北大校长职务的听证会。会议议程已经开始,而提交议案的易夔龙议员却没有出现。议案的第二提议人张长礼建议绕过质询和辩论环节,直接开始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