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姚广孝为什么认识刘基
在《山河月明》中,两人关系似乎非常亲密。在姚广孝救了铁铉后,他便跟着朱棣来到京师,随后就一溜烟的跑到了刘伯温府内,管你通报与否,管你刘伯温是不是睡觉,横冲直撞来到床前。
由此穷和尚姚广孝,就蹭吃、蹭喝、蹭住在刘伯温府内,俨然是一对相知,甚至是过命的老友一般。但随着剧情的铺开,两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耐人寻味了。
朱棣假扮百户长,前往凤阳办事时,姚广孝突然对刘伯温表示:我也要去凤阳。刘伯温当时,意味深长地看着姚广孝表示:其实,我就就知道你会这样。随后端起酒杯,对姚广孝道:“祝你心想事不成!”
姚广孝显得很洒脱一般,哈哈大笑,却难掩尴尬之色。那么这两人到底是咋回事,有什么恩怨纠葛?想明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着正史记载了,大致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
刘基为什么劝姚广孝
姚广孝的祖籍在河南,后来他家祖上因为宋朝被逼南迁,他家才搬到江苏。因为姚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族,在当地又是外来户,所以这个家族一直没能有太大的发展,一家人不过是勉强凑合温饱。
姚广孝的祖上曾有一手医术,不过姚广孝是家中的老二,所以继承家业的是他大哥,他本人则跑去当了和尚。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混不上饭,也曾跑去当过和尚。
那么元末的佛教为何如此兴盛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越是世道不太平的时候,宗教就越容易发展。因为对统治者来说,他拿不出实际行动去抚慰百姓,所以只好在精神上来点“补偿”,基层群众呢,他们的前景模糊不清,传统的路子已经走不通,所以也只好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
而在宗教之中,佛教的教义是最适合这阶段的,因为佛教讲究的是辛苦当世修来生幸福。所以不管是乱成一锅粥的两晋到隋唐之间,还是各个王朝“病危”的时候,佛教总能“脱颖而出”。因此当年姚广孝和朱元璋都曾进入沙门并不是巧合,而是时代背景下的概率性事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出家前的姚广孝其实本名叫姚天禧,而姚广孝这个名字,是朱棣“鸠占鹊巢”之后才有的。而且从姚天禧这个名字比朱重八更有文化来看,姚广孝的家庭虽然也很一般,但是他应该很小就受过一定的教育,毕竟他的祖上要是不认字,应该也当不了医生。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古代对小孩刚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叫“开蒙”,也就是说你开始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所以姚广孝和朱元璋都当过和尚,但是人家姚广孝后来能成为一方主持,而朱元璋只能去刀头舔血。
虽然看似朱元璋后来混得更好,但是那个概率比中彩票还低,我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能以纯布衣建立王朝的,就只有朱元璋一个,而凭借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却多如牛毛。
读书除了能让你了解基础知识,然后学而优则仕之外,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你了解事物的存在原理和发展规律。姚广孝因为读书明理,所以在成为道衍和尚之前,对自己的人生是有所规划的:
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荣显父母,否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
但是读书求学是要脱产的,需要家里有钱来支撑,姚家明显差钱,所以姚广孝就到寺庙谋生了。不过读过书的姚广孝,和放牛娃朱重八不同,人家在寺庙里混得是风生水起。他曾经先后担任过不少要职,在佛教界也算是名流。
而朱元璋在寺庙一直都是路人甲,后来他参观寺庙时,人家根本不认识他是谁,不过这也逼出了那首千古名篇,至于真假那就是另一说了。
道衍除了在佛学上有一定成就之外,在儒学上也有所长,他曾和一帮文人被世人并称为“北郭十友”。这个文人小团体中,有一个叫高启的人,这个高启曾和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曾想让他当吏部官员,但他没去。
刘伯温大家都很熟悉,那是朱元璋曾经的“神机军师”,而宋濂这个大家可能不熟悉的人,其实比刘伯温更厉害,他当时算是江南的士林大哥大。而宋濂不光通过高启和道衍有交集,还非常认可道衍的文学素养。由此可以看出,道衍当时的实力和名望有多厉害。
此外道衍除了对佛教和儒学有研究之外,他对道教也很感兴趣,不过他当时关注的并不是清静无为的养生学,而是想学习人家的阴阳数术之学,道衍学这些非主流的内容,自然不是单纯的为了好奇,而是另有所图。
后来朱元璋召集大明有名望的僧人入京,道衍就和燕王搭上了线,然后两人相谈甚欢,后来燕王要去藩地的时候,道衍“请以从”。也就是说,道衍和燕王后来搭伙,是道衍提出来的,那么他为什么就那么看好朱棣呢?
在历史上姚广孝是帮助朱棣的,他对朱棣造反起兵靖难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剧中应该是设定成好人的。王绘春饰演的姚广孝不是酒囊饭袋,他是说要带着铁铉去好馆子,吃一顿好的,主要是他偷了朱棣的玉佩啊。
电视剧《山河月明》中王绘春饰演的姚广孝,是比较出色的配角,最新剧情中,他带着铁铉跟着朱棣到京城诉冤,你看他平时办事像一个滑头,还准备拿朱棣的玉佩去喝酒,他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游手好闲的酒囊饭袋啊。
燕王成婚,成年的朱棣终于登场,这也意味着故事进入了新的阶段。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最终掀起惊涛骇浪,将一切变得面目全非,而回本溯源,往往开始于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
刘基死亡,三处细节直指真凶,姚广孝早已猜出答案。燕王向皇上举报,从凤阳到北平,从京师到地方,从六部的一品大员到地方上的小小七品县令,无不借开中之便谋取私利,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