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太子妃死太子写了什么
太子妃的结局:早早地香消玉损,被人下毒,胎死腹中,落得凄惨的下场。
《鹤唳华亭》讲的是皇太子萧定权少年丧母,齐王及其岳父中书令屡屡制造祸端。大臣之女陆文昔在父兄遭难后守护在萧定权身边,二人互相配合铲除奸佞。两个小怯而大勇的人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了社稷的安宁相持相伴。
大结局皇帝吃醋了么
尚书卢世瑜在太子很小的时候就由先皇指派,做了太子的老师。从小就对父亲比较疏远的太子,跟老师朝夕相处,不仅深受他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感情上也对他形成了依恋。他们的师生情谊堪比父子,这样的感情真是太感人了。
萧定权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从小就深受老师“君臣之间不可相疑,疑则生乱”的教导,在老师的熏陶下,他跟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或仆人或看着他长大的大人都能真诚相待。
卢世瑜教给学生的都是儒家思想,太子秉着一颗仁爱之心跟周围的人相处。在他眼里从母后到宫人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要受到他的保护的。在小时候一个宫人打碎了母后的一支玉簪,他都知道替她包庇好此事就能把她救下来,在她为了包庇女儿的罪行而不替他作证咬舌自尽后,他没有恨她,而是痛斥了那个不念师生恩情误杀生母的小人。
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表亲顾逢恩,他更是使尽浑身解数保护他,为此在春闱泄密案中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但这并不影响自己跟顾逢恩的关系,在化险为夷后,两人仍旧亲密无间。
是卢世瑜让太子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对人感情真挚的人。他不虚伪,不奸诈,跟谁都能坦诚相待。
然而,就是太子的真挚才让一些坏人有了可乘之机。在跟坏人的斗争中,太子也使用了非常手段。
在得知太子模仿自己的笔迹伪造命题时,卢世瑜知道太子难逃罪责,就重新誊抄了一份,把太子伪造的替换了下来。
任凭太子多聪明,书道有多精,但这一切都不会逃过皇帝的眼睛的,卢世瑜知道皇帝的本事,他不会让太子把自己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皇帝追查下来,太子可不仅仅是要承受废储的惩罚了。
怎么办呢?卢世瑜就重新写了一份,这样皇帝追查下来,自己就能替太子担下罪名。
电视剧一开始刻画了一对母女,在卷轴案中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就是不说实情,自己咬舌自尽的事。虽然女儿做的事让人不齿,但是母爱的伟大着实让人感动。
在这里又是卢世瑜为了保护太子,冒着生命危险替他掩盖罪责。连皇帝都说:“世上能写成这样的只有一人。”皇帝说的是卢世瑜的字体,其实也是在感叹他对太子的舐犊之情。
皇帝在与太子的感情上跟卢世瑜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啊!
感情归感情,但是犯了错还是要责罚的,虽然萧定权贵为太子,但作为老师的卢世瑜还是拿出了戒尺。
春闱泄题案,以李柏舟为首的齐王集团,貌似在诬陷顾逢恩和陆文普,其实最终目的是要拉太子下水,令其获罪,已达到废除太子的目的。
太子萧定权为了保护手足,亲自动手模仿老师的笔迹抄了一份命题,还模仿齐王的笔迹制造了假信件。虽然李柏舟把一切罪名暂时承担了下来,但卢世瑜知道太子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于是,他把太子叫到跟前,拿出了先皇交给他的戒尺,痛心疾首地说:“太子也用起诈妄之术了……”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一个老师在教育犯了错的学生,更是一个父亲在教育不成器的孩子。
在给太子选妃时,他反对太子的舅舅举荐的张念之,极力举荐太子喜欢的陆文昔。
太子的舅舅考虑的是政治利益,而卢世瑜考虑的是太子的终身大事。他说:“五伦之亲,只有夫妻之间在后半生是一定要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的。利弊可以权衡交易买卖,但人和人的情谊不能。”他希望太子能找到一个人能像自己的夫人对待自己那样,跟太子志同道合、相扶相持,好让他在纷繁复杂的朝政中,能有一方可以寄托心灵的净土。
陆文昔提前进京,到卢世瑜府上晒书,大概是卢世瑜让夫人替自己为太子把把关,看看她是不是适合做太子妃。
为太子这样考虑的只有卢世瑜,连他的皇帝父亲萧睿鉴也是在为朝政考虑,太子的婚姻首先是得给利益挂钩。就在他给齐王选福晋时,也是选了李柏舟的女儿,那个粗俗又缺心眼儿的女人。
腹背受敌的太子,作为储君,被皇帝忌惮打压。深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定权渴慕父爱,谨守臣子与儿子的责任,萧鉴却对其一再疏远,并纵容庶长子齐王对储君之位的觊觎。定权为家国天下孤身犯险,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