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顾千帆为啥不认父亲
《梦华录》顾千帆其实是使相萧钦言的长子,但是顾千帆觉得父亲是奸臣,还负心薄幸,当年辜负了母亲所以不愿意承认,在被人追杀,皇城司上司也要除掉他的时候,他万不得已,只能求助萧钦言。
他是萧丞相的私生子。在宋代,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丞相位极人臣,当顾千帆的最大靠山不成问题。可是,顾千帆却不愿意接受。父子俩见面后,萧丞相将顾千帆带到墓地,希望顾千帆祭祀扫碑,为故去的祖父尽孝心。这就是要认顾千帆的意思了。顾千帆有了台阶都不下,声称在朝廷的册籍里,他的祖父是吏部侍郎顾审言,他在朝堂说自己父亲是顾明敬,是武职子承父业,其实那应该是他的舅舅。
因为身世坎坷,顾千帆为了自己的母亲放弃了一条更轻松的仕途,选择加入皇城司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陈晓剧透,顾千帆每天在皇城司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渐渐变得麻木不仁,尽管他知道自己本心有多善良。不过其实他是朝堂清流一派,安插在皇城司的钉子,虽然被称为活阎罗,名声不好听,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是坏事。
顾千帆身世有过了解的都知道,他的身份其实是有些尴尬的。说是簪缨世家嫡长子,这一点没有掺假,只是顾千帆他爹是入赘的寒门。这也是为什么顾千帆随母姓不随父姓。他父亲负气出走后,凭手段一路青云直上,成了朝中宰相。顾千帆自己也很争气,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成了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
可是,为了母亲,顾千帆没有走文官之路,申请调入了吃力不讨好的皇城司。萧丞相,也就是顾千帆的父亲多次插手,想为顾千帆谋个更好的前程,均被顾千帆无视或者拒绝。再多的光环,无论是世家子的身份也好,还是进士的身份也好,都解不开顾千帆的心结,官居几品他是不在乎的。萧丞相这是努力错了方向。
说起来,这对父子的关系也很别扭。多年前,主动离开的人是萧丞相。顾千帆一直追在他身后,直至他的背影消失不见。后来,两边各过各的。萧丞相另外娶妻生子。顾千帆表面上疏离有理,对萧丞相十分冷淡,其实随身带着萧丞相送的玉佩。
赵盼儿就是顾千帆唯一的光。为了守护住她,顾千帆第一次在萧丞相面前低了头,承认自己有多在意一名女子。萧丞相一直对顾千帆有愧,想要修复他们的父子关系。赵盼儿日后能不能平安,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顾千帆这位亲生父亲的态度。
顾千帆为什么要进皇城司
宋朝建国初期,还没有皇城司,只有武德司,由大批精锐部队转隶过去、单独建立的皇帝亲卫团,官兵都是皇帝亲自挑选,绝对忠心于皇帝。主要负责保卫皇宫安全,同时司职监察、探事之权,包括官员、军人的政治态度、非法活动、经济问题、妄议朝政等,其实就是皇帝的耳目,历任武德使都是皇帝的绝对亲信。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八月,宋太宗接到判三司(相当于财政部长)王仁赡的密函,奏报皇宫内廷近臣与皇亲国戚、在朝京官互相勾结,仗着特权,违法经商的罪状。
宋太宗令人彻查,牵出时任内侍武德使刘知信、武德副使窦仁宝这两位武德司最高长官的贪污案。于是,宋太宗在一年后,也就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十一月改组武德司,成立皇城司,由宋太宗的心腹太监王继恩担任皇城使。
《宋史·职官志六》记载:“皇城司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意思就是说,宫城出入、警卫值班、宫门关闭等都管皇城司管辖。
实际上,新组建的皇城司管辖业务要丰富得多,保护宫禁安全,维持京师治安,监察官员贪污腐败,体察政情民情,缉捕盗贼,管理间谍,刺探敌国情报等,都是皇城司的业务,是充当皇帝耳目的特务机构和维稳利器。
皇城司还有个脱离于主业的下属机构冰井务,顾名思义,就是暑天给宫廷、百官准备冰块的部门。
《朱子语类.本朝二》记载:“皇城使以武臣二员并内侍都知二员掌之。本朝只此一项,令宦者掌兵,而以武臣参之。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武功大夫为正七品,内侍都知、押班为正六品,内侍都知、押班是内宫太监中的高级官员,仅低于都都知。《宋会要辑稿·职官》中记载:“皇城司置勾押官、押司官各一人,前行四人、后行六人、勘契官二人,总计为十四人”。《朱子语类.本朝二》记载:“皇城使有亲兵数千人,今八厢貌士之属是也。”
由此可见,皇城司大致由官、吏、兵三部分构成,组建之初最高长官为勾当皇城司,南宋时为避高宗赵构讳,而改成干当皇城司。皇城司实则有正副使各一,职级在正六品上下。各级指挥使、吏员若干,职级在八九品之间。数千精兵、暗谍、察子(相当于便衣警察)。
皇城司不受三衙统领,而是直属皇帝亲自掌管,最高长官由皇帝特旨委任,不经过中书省。亲从官、亲事官均从皇家禁军中选拔。虽然有武臣和内侍同掌皇城司,但实际上以内侍掌权,武臣就挂个名。《梦华录》中的皇城司正使雷敬,就是跟随皇帝十多年的内侍。
在《梦华录》中,顾千帆的生父萧钦言位高权重,人人称他为“使相”。但在后面的剧情中,顾千帆又说他,过不了多久就要返京担任丞相,很多粉丝就有点晕了,不少人认为“使相”就是“丞相”,其实这两个职位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