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默杀》才看懂的细节!默杀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介绍
鸽子是《默杀》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它的象征意义不难理解,就是我们熟悉的“自由”。
影片里数次出现了鸽子,一开始撞死在玻璃窗上的鸽子暗示了悲剧即将发生的气氛,惠君在被霸凌的时候为了保护鸽子而失足坠亡,鸽子符号代表着被囚禁和伤害的人们。
在天台段落中,霸凌者威胁惠君如果不站上天窗就将鸽子笼扔下楼去,鸽子和惠君在这里形成了象征关系,惠君以自己的坠亡代替了鸽子的坠亡,最终没能获得自由,成为了故事悲剧的起点。
影片结尾,逃离的小彤在卡车上放飞了鸽子,也同样意味着好友的沉冤得雪以及自己获得新生。
《默杀》包含了对于各种社会议题的批评和揭露,其中包括校园霸凌、社会冷漠、家庭暴力、未成年犯罪等等,其中还有一个议题是对于宗教虚伪的揭露。
学校校长为了包庇自己的女儿对霸凌不闻不问,金士杰饰演的方觉众老师与校长利益绑定,他明明看到了惠君坠落时校长女儿就在天台,竟也掩盖证据,这个满嘴宗教教义和慈善助人的老师日常劝人向善自省,自己却在私下与罪恶同流合污。
小彤在一开始被用强力胶固定在墙上成十字架的姿势,暗示了宗教意义上的耶稣受难形象,也进一步暗示了小彤最终会获得重生。
影片一开始,是林在福从水里爬上了一艘小船,结尾部分,是选择跳楼自杀之后的林在福与女儿惠君依偎在小船上漂流而去(幻想画面)。
悲剧发生前,惠君一直想和父亲林在福一起坐船出海,但没来得及实现。女儿死后,林在福一把火烧掉了自己亲手打造的小船,意味着内心希望和善良的彻底倒塌,从此踏上了复仇路。
片中另一处和船有关的情节是学校组织的为了海啸受难者(林在福就是其中之一)祈福的放灯会,那些轻飘飘的纸船并不能给林在福带来幸福,而恰恰是在这个人人都沉默的学校里,林在福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女儿。
默杀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介绍
《默杀》的故事年代背景是1917年,这部电影以动荡不安的1917年为背景,聚焦于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位即将师范毕业的年轻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与成长历程。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毛泽东如何在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后,萌发出寻找中国救国救民之“大本大源”之道的决心。这段富有朝圣感的成长之旅,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觉醒的见证,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反思。
影片《默杀》通过历史与灵感的碰撞,将观众带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年轻的毛泽东与学长萧子升踏上徒步千里的民间之旅,他们以大地为床,星空为帐,月光为灯,浪漫地向往未知世界。然而,旅途中遭遇欺凌,目睹百姓困苦与苦难,这些经历彻底颠覆了他们原有的认知与价值观。影片细腻地展现了毛泽东如何在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后,决心寻找救国救民之道。这段成长旅程不仅是个人思想觉醒的见证,也是对近代史的深度挖掘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