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月24日报道对于70、80后来说,一提起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青春物证。
银幕一经挂起,一束光、一个放映员、大人小孩们哗啦啦各自搬来的小板凳……在晚风轻拂的夜晚,阵阵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幸福。星空之下,16毫米电影放映机投射的光束播放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16毫米电影开拓了电影人可以自由表达的自己对艺术、人文的思想。电影的拍摄、放映技术在不断升级,从老式16毫米电影胶片机到如今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时代,见证了电影放映方式的改变轨迹。16毫米胶片所承载的质感、温度和时代特有的气息,能让观众在越来越快、越来越缺少温度的时代感受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
于是,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和正在筹划中的16毫米电影艺术基金来了。1月20日,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和电影艺术基金在昆明诺地卡艺术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活动当日,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发起人诺地卡文化中心董事郭婧,九三中央王选基金科技传播专项基金战略发展部部长 昆明微韵文化梁焱,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峰,著名主持人、16毫米电影公社社长阿丘、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杜铁、独立电影导演王冬等众多艺术界、影视界的大咖来到昆明诺地卡艺术中心,为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的成立打气加油。
随后,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发起人阿丘、杜铁分别给诺地卡文化中心和大理左岸高地生态艺术公社授牌,从当天起,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正式入驻诺地卡和大理左岸高地,大理左岸高地还将发起电影艺术家常驻计划,欢迎世界各地的电影艺术家去生活、创作、交流。
前一段时间,昆明广播电视台发起了名为“海鸥去哪儿”的公益活动,拍摄这部海鸥探秘纪录片的导演王冬长期致力于纪录片的创作,最近几年又开始创作自己的电影,这名北大毕业的才子因为拍纪录片的原因,像候鸟一样穿梭在城市和偏远的山村,他讲述拍摄海鸥的感触。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王冬陪着妻子孩子一起和养海鸥的杨大妈一起度过大年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候鸟一样,并由感触引发了《追海鸥的日子》故事电影的构思。《追海鸥的日子》将作为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启动后投拍的第一部院线电影,预计投资人民币三千万,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制作公司联合摄制。该片拟请导演陆川监制,中方导演为著名纪录片导演王冬,俄方导演为欧阳阳光(Svetlana),制片人梁焱、杜铁,2018年年底全国公映。
“艺术没有国界,电影没有国界,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见一群人,有着相似的梦想、相似的期盼和相似的灵魂,我们希望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能够把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有国界、没有偏见、自由表达真诚交流,也希望通过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闪光的作品。” 活动当日,还要一些没有到场的艺术家、导演等各界名流,通过视频的方式为艺术公社的成立送上祝福。诺地卡文化中心创始人,瑞典文化大使安娜,在她的祝福中表示,“电影诞生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但它却是人类近100年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电影来表达。这个世界需要负责任的、真诚的电影,尤其是在这个咨讯泛滥,商业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向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这样的组织来为人类那些感人的理想、温情脉脉的故事和真诚的表达摇旗呐喊。我们希望16毫米电影艺术公社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