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鲜肉网红过热与经典乱改 两会委员们不忍了(2)

2017-03-11 09:11:5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参与评论()人

解构一个国家、民族的基底心态,往往是从虚无历史、消解崇高、亵渎英雄开始。当一切皆可调侃、戏谑、玩笑甚至怀疑,就无所谓坚守和信仰。

文艺创作、文娱生活可以充分“开脑洞”、“任我行”,但总有一些底线不可逾越,总有一些尺度应该恪守。“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邱少云名誉侵权案之所以广受关注,本质上是人们对英雄信仰和精神高地的维护与珍视。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升起、国歌在盛会奏响,我们激动万分,恰说明它们是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具象承载。

历史剧虽不是历史教材,但尊重历史是我们对祖先应有的态度,任由穿越、戏说、架空改编,历史就彻底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就无法看到其真实的模样。在一片戏弄、调侃中,庄重的历史黯淡流俗,我们也就失去宝贵的精神原乡。

英雄经典、历史文化是我们永恒的精神滋养,不要等一地鸡毛的嬉笑过后才发觉这些财富的价值。

谈到文艺创作,自然就会谈到中国故事的讲述。这一周,一次关于中国故事和文化自信的记者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全国政协举行记者会——用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冯骥才、海霞、苏士澍、成龙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刘长乐以“茉莉花”、“曹文轩获奖”来探讨“世界更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成龙结合自身好莱坞经历讲述将中国元素融入电影的必要和价值,指出更多引进外国片的压力可以转成我们努力拍出佳作的动力。冯骥才、苏士澍、海霞分别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国民普及以及媒体传播责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整场发布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内容扎实丰富。提炼出来,回应了三个问题:中国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下去,中国故事如何讲出去。

文化自信来自哪里?五位代表的发言给出明确答案:丰富悠久的文化资源,广阔的中国文化市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认同。

绵延悠久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天赋”,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其实不是我牛,而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牛,所以令我牛。”成龙的发言真切道出国力强大后的经济底气,好作品在中国从不缺好市场。

《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火爆,证明传统文化在当今民众中有着广泛的接受沃土。豆瓣的高评分、“自来水”的积极传播告诉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渴望依旧是一种未被发觉的精神主线。

但显然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还不够。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的另一原因。因为稀缺,所以金贵。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是这方面着力的起步。苏士澍倡议设立一个“全民写字日”,冯骥才倡导中国传统文化青少年体验式教育,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原力觉醒”的“阀门”。

有了好故事,怎么讲出去?关键在内容的选择、创新的形式、媒体的配合。文化节目热、“茉莉花”香满国外,“写万福送万家”活动的成功推广无不映证这一点。

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佳酿,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也要用新瓶装好酒,更要找到好渠道卖出去。收获了好口碑,才会更添对自家古酿的满满自信。(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王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