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雄狮》:人类寻找的本能以及乡愁的困惑(2)

2017-06-23 14:56:00    中国娱乐网  参与评论()人

养母的大爱无私而伟大

《雄狮》告诉观众,全球并非同此凉热。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纷乱的时代。但总有一些超乎人想象之外的情感,在抚慰着那些不该发生的伤痛。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养母,在与萨罗的一次对话中,她坦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来她可以生育,但还是采取了收养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当母亲的愿望。养母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太多了。这个说法听上去有点儿匪夷所思,但从简单的角度去理解,养母或许觉得这个世界上苦难太多,不愿意再生一个来承担,而更想把现有的苦难分担一些。无论怎样,养母的情感,是无私且伟大的。

寻找的本能乡愁的困惑

饰演萨罗童年的演员名字叫桑尼·帕沃,他是剧组在孟买贫民窟里发现的小演员,《雄狮》的前半部分,几乎是靠这名小演员支撑起来的,他出色的表演,也为后来的故事积蓄了饱满的情感。影片的后半部分,表演与故事已经退居幕后,电影设置的议题,开始起到感染观众的作用。观众在揪心于萨罗寻亲过程是否顺利的同时,也被另外一种情绪不断地影响着,这种情绪用我们熟悉的说法应该叫“乡愁”。萨罗像困兽一样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日夜不断地通过谷歌地球搜寻着家乡的位置,驱动他不停这么做的动力,便是“乡愁”产生的。

在包括谷歌地球这样的新技术覆盖人类生活的时候,在“地球村”由设想变为真的现实的时候,“乡愁”慢慢也成为一个落伍的词。视频电话可以瞬间接通,看到远在天边亲人的面庞,坐上飞机用不了多久就能与想见的人见面,分散的个体生活方式,成为各国年轻人的追求……“国际化”愈流行,“乡愁”便愈淡化。有人说,新一代人的“乡愁”是诞生在互联网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雄狮》对于人类寻找本能以及对“乡愁”的刻画,会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人们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太多,多到过剩,可非但没能获得通透、睿智的生活,反而堕入了更深的困惑当中,这难道不是与寻找本能的丧失与“乡愁”的泯灭有关吗?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
关键词: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