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跑男”秘密:新一季、去韩化和政策紧,三重挑战下如何不失体面

2017-07-02 15:20:59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奔跑吧》接地气的真人秀

《奔跑吧》后期剪辑团队星驰传媒的COO邓安江回忆说,“最初接触韩国综艺节目时,中国综艺团队在户外真人秀方面的剪辑经验几乎一片空白。”星驰传媒是国内最早参与户外真人秀的后期制作公司,参与制作了包括《两天一夜》、《爸爸去哪儿》、《奔跑吧 兄弟》等国内大型真人秀节目。

“中国最早引入韩国综艺其实是《两天一夜》,那是我们才真正开始学习韩综,最初韩国制作团队和我们分享了很多户外节目的制作经验,但我们当时都不是特别理解。”邓安江举例说,比如一些素材的应用,在我们看来是无效素材,而在韩国综艺团队看来就必须要留下。

“因为那些素材能体现出事件完整性并且能让人物更加立体,但我们那会根本不明白,只是单纯的考虑如何把游戏剪的更好玩更好笑。”但在他看来,国内综艺的制作水平在近两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整个体系更加成熟,从摄像到服装道具、再到后期都更专业”。

根据邓安江的观察,不少大热韩国综艺在被中国买方直接复制到中国后都因为“落地”不好而做了一两季就停播,其中很大原因就是中韩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水土不服。

因此,韩综的影响也逐渐淡化。邓安江说,“之前我们需要从前期到后期来探索观众的口味,现在会根据观众的口味调节节目的方向。因为只有本土的团队才更能了解中国观众的口味,比如韩国团队就很难理解类似于邓超陈赫‘天霸动霸tua’的这种梗。”

这种“水土不服”和限韩令共同加速了中国综艺“去韩化”的进程。第五季《奔跑吧》完全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独立制作,但效果并没有因为韩国团队的退出所有折扣。

据跑男后期统筹赵玉伟介绍,“后期剪辑效率也有了提升,之前跟韩国团队沟通就要花很多时间,而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剪。”

在逐渐找到国产综艺合适节奏的过程中,他们摸索出了“自然流”的剪辑方式:“韩综喜欢把一些有趣的镜头剪辑出来重复播放,强调搞笑效果。但这一季我们尽量不破坏现场感,用现场画面组接游戏动画再加上导演解说来替代,观感上不会那么跳戏,体验会更加舒服。”

实际上,在这一季开播前,后期团队经过讨论后,就确定了两点改变:一个是自然流的剪辑方式,另一个是观众喜欢强化互动,弱化节目规则。

为了更接近观众,《奔跑吧》的后期剪辑团队在节目播放时,会随时留意观众反馈,包括去逛B站,看年轻观众们都感兴趣什么聊什么,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然后并将其添加入文案或者下一期的节目里。邓安江举例说,最近第十期节目播出后,陈赫和迪丽热巴的巴赫组合受到关注,在不破坏节目主线的情况下,之后的节目就强调这个元素。

对比户外真人秀与棚内综艺,邓安江认为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户外综艺要讲故事。“户外综艺由于开机时间长,艺人更不容易隐藏自己,而后期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素材来提炼出艺人最真实的一面,强化出他的人设来给他重新定位,并真实的展现节目过程中出现的冲突”。

需要人设更需要故事,这是五季之后所有制作人员产生的共识。用跑男后期导演冯时的话来说,就是“综艺节目就是做人,人立住了节目才能立住,跑男能立的住实际上7个MC, 而不是游戏本身”。

真人秀的主流价值观

除了打破观众的收视疲劳,综艺节目在国内更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还有如何平衡主流价值观与年轻观众的喜好。特别是前一点,面对逐渐收紧的政策,可以说关乎一档节目的生死。

作为目前国内关注度和影响力最高的电视综艺,《奔跑吧》更是无法避开这两个挑战。

对于电视综艺而言,这个挑战更为严峻的地方在于,它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对手电视台推出的同类综艺,还包括尺度更灵活自由的网综。

但这一季的《奔跑吧》似乎已经寻求到了解决之道。在目前已经播出的节目中,带有明显主流价值观色彩的几期节目,如乌镇的鸡毛换糖、延安的黄河大合唱以及走进“一带一路”朋友圈捷克,收视与口碑都获得了双赢。

更重要的是,广电总局、人民日报等都报道和表扬了《奔跑吧》,如何在节目中巧妙融入主流价值观,并且让年轻观众都能有效接受等方面,姚译添说:“我觉得大家对年轻观众似乎有一些误解,我不认为年轻群体就一定喜欢很奇怪很荒诞的的东西。他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理解的家国情怀。”

在他看来,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实际上是一代比一代更强,“要说年轻观众的特点,我自己感同身受觉得,年轻观众可能不会一味迎合,但真诚、真实、有个性的情感和价值观,他们是认可的。”

在工作的七年中,姚译添参与制作了多档综艺节目,他觉得目前的综艺节目可能更需要聚焦时代与小人物,“作为一档受众庞大的电视综艺,寻找人们的情感共鸣远比高大上的场面和奢侈制作更为重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