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影视焦点 > 正文

《喊·山》中那个挑战社会的女人

2016-09-05 11:26:20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喊·山》剧照韩冲爹

  《喊·山》剧照韩冲和红霞

  《喊·山》剧照红霞护韩冲

  《喊·山》剧照腊宏和阿大

  《喊·山》剧照琴花与众村民

伴随着七月流火的天气,浮华的暑期档开始渐渐收尾,观众或许还在回味《伯恩归来》的心潮澎湃,也或许还在期待下一场的《超越星辰》,但总是需要一部能够使内心沉淀下来的电影,哪怕一次感动,一刻反思。《喊·山》正是这样一部电影。

这是发生在太行山大峡谷里的故事,群山锁着群山,沟壑盘着沟壑,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新奇、刺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我们也会潜意识地认定充满了淳朴、粗陋和原生的冲动。《喊·山》却不全是这样,它更像一部人物的自传,更多的是关于女主自我精神的抗争与救赎。对于《喊·山》所表达的人物精神状态,除却爱情的东西,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所展现的严肃社会问题。关于“打拐”问题之前大热的《亲爱的》与《失孤》展现的都很好,而《喊·山》另辟蹊径,聚焦“被拐女人”的生存创伤。《亲爱的》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丢失”孩子对父母的伤害,而是被拐的孩子与养父母产生了感情,产生了认同。而当孩子再次回归原来家庭的时候,强行剥离那份认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这种伤害无外乎再一次的“被拐”。《喊·山》所要表达的则是身份被强行剥离后的回归。哑巴用沉默保护着自己心底那个红霞,而当腊宏死后,哑巴才有勇气再次做回红霞,但这份回归却是痛苦的反复。

当然,回归的路上总会有阻碍的,横亘在红霞面前的就是无知群众的排挤。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所说:“群体是情绪化,极易被煽动的,又是无知且没有道德的。”《喊·山》中所描述的群体正是这样一群人,而这个群体也是真实的存在于社会的非特定群体。我们在很多新闻里可以看到,如果在某个村子里有买媳妇的现象,往往整个村子都会“担负”起看守受害者的任务。这就是群体利益绑架后的庸众的迫害。

作为在国外专业影评网站IMDb上取得8.1分,釜山电影节闭幕式影片,《喊·山》国内上映后的口碑却褒贬不一。如果说外国人天然喜爱窥视中国的落后与愚昧,而《喊·山》又恰巧给了一副看待中国的有色眼镜,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墙里开花墙外更香”的现象。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喊·山》在猫眼上的观众评分与专业评分似乎可以一探这个问题的端倪。《喊·山》在观众中的评分已经达到了8.7,足见普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还是评价很高的。而在专业评委看来,《喊·山》在精神表达上还是让人惊喜的,但两极化的评分也说明电影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在某些地方电影做的还是不甚完善的。虽然现在能够找到的场次越来越少,但不能淹没这是一部观众看过后都十分满意的电影。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