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影视焦点 > 正文

春节档跑赢贺岁档 中国电影仍需在质量上下功夫

2017-02-17 09:25:06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西游伏妖篇》吴亦凡

鸡年春节档,长假七天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3.55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同比增长8.66%。仅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就达到8亿元,一扫去年贺岁档的增长乏力。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将继续票房快速增长奇迹?很多专家并不认同。

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主办的“2016-2017贺岁档-春节档研讨会”16日在北京举行。数十位电影界、影评界人士聚集在一起,探讨如何提升电影艺术的创作质量与发挥电影评论引导作用。

自20年前《甲方乙方》开始,由元旦、春节衍生而出的贺岁档、春节档一直是各路影片争抢的激烈档期。2016年贺岁档、2017年春节档出现了《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铁道飞虎》《摆渡人》《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大闹天竺》《熊出没·奇幻空间》等多部影片,但没有出现一部票房、口碑双赢的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对于春节档开门红,不能盲目乐观。尽管春节档票房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电影总体票房增速在放缓,现在正处在一个困难时期。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也认为,2017年春节档票房虽然有8%的增长,但相较于2016年春节档40%以上的增长,增幅并不算大。而且增长的票房主要来源于银幕数的增加。这说明民众确实有看电影的习惯了,但像30多亿那样的《美人鱼》“爆款”却没有。

影评人李星文清楚记得2016年春节档《美人鱼》上映时的逐日票房表现。从大年初一上映,每天票房都是2亿多,情人节单日票房收获3亿多,接着每天5亿多,又持续5天才落到1亿之下。但今年《西游伏妖篇》第一天非常高,第三天就跌破2亿,第四天就被《功夫瑜珈》超过,口碑作用非常明显。

尹鸿说,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电影消费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仍是当前中国电影的主要矛盾。不是说电影人不努力,而是没有满足观众对艺术品的情感需求。电影人总是想迎合观众,而过于迎合,观众是不接受的。故事、人物、情感、节奏和强度,仍是中国电影需要下大力气的五个关键节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尊重情感真实、创造新鲜的视听境界,应该成为中国电影努力的方向。

尹鸿担心,如果没有好的电影,已经培养起来的观众观影需求就会下降。所以中国电影最大的危机不是票房危机,而是观众的需求下降。

饶曙光认为,电影人要用影片的品质来培养人们稳定的观影习惯,拓展观影群体,才能实现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