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贾樟柯等五位第六代导演齐聚 监制阿年《拿摩一等》(3)

2017-06-27 09:46:06    1905电影网  参与评论()人

想来,真的有种久违的回归感。对于新片《拿摩一等》,阿年说依旧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当代两个相爱的青年因为生活压力面临恐婚,回到老家经历了一些事后发生的改变。”貌似极简朴素的话,却深藏生活韵味。片名“拿摩一等”,源于英文“NO.1”,在上海及江南方言中有“非常潮、时尚”之意。而拍摄的起意,其实来自阿年身边的几个朋友——老家婚庆店老板的女儿,中戏舞美系毕业,在北京找不到工作,有一次跟他聊天,说想回老家帮助妈妈打理婚庆店去;一个80后录音师小哥们儿,女友是幼儿园老师,很想结婚,房子都有了,但录音师特别孝顺,父亲瘫痪,面临一堆状况,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承担婚姻的责任;最近朋友圈传的“深夜食堂”段子里一对半夜吃面的恋人对话,阿年真的碰到过——“我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吃完面,那个女孩就走了,留下发呆的男孩。这个场景在北京悠唐广场外的面摊上,喜欢观察的阿年就看到过。至于故事里姐弟恋的KTV老板娘,原型是阿年的中学女同学,她对这段“不般配”的爱情犹疑畏惧,最终还是追随爱的本质;还有外公外婆那一段,则完全就是真实的故事……

“把都市青年的恐婚压力放在老家的情境里释放,让大城市的恐婚族,看到在'拿摩一等'的美丽古镇上,一群并未因生活压力而迷失爱的选择的人在那里穷开心,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光。由人及己,被触动而有了改变。他们最终的选择是结婚,至于在哪里结婚,并不重要;在哪里生活,更不重要了。爱的力比多,就应该这个样子的。”阿年如是说。

原创+好演员+必要成本第六代的坚守

电影造梦,抚慰人心。曾经的第六代导演,习惯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看待现实中的一切问题,“叛逆与反思”,是贴在他们身上的醒目标签。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边缘人物,镜头写实甚至冷酷,在影像风格上,善于运用真实的光线、色彩、声音,以及大量的长镜头,形成某种纪实风格。在他们的影片中,观众有时恍惚间会误以为自己闯入了主人公真实的生活,难免与其经历、遭遇的人事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关联,并为之深深叹息——那里面有一种引人共鸣的人文关怀和真实情谊在。这也是很多电影人渴望与观众之间架起的心灵之桥。今时今日,第六代导演各自也都有着不知不觉的转变。在电影叙事的主题上一个明显特征是:他们的作品更关心他人的生活,更关注现代处境里社会公共性的焦点话题以及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