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音乐天地 > 音乐头条 > 正文

从刀郎到阿普萨萨:民族音乐如何具备当下性?(1)

2016-12-28 15:29:34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从刀郎到阿普萨萨:民族音乐如何具备当下性?

在过去的30年间,大约出现过四次民族元素融合流行音乐的小高峰。第一次以《信天游》、《黄土高坡》、《一无所有》为代表,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短短2-3年间经历极盛极衰的“西北风”,本土文化崛起意识终于撞上了西洋文化的电声乐器;第二次是以《黄孩子》、《阿姐鼓》为代表,流行音乐在中国落地生根后,部分音乐家试图用更前卫的音乐语言表达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解读;第三次是2000年之后,伴随着R&B在全球的火爆以及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人的推波助澜,中国流行音乐一度出现“R&B+中国风”风潮,可惜佳作不多;第四次是最近10年来,以刀郎、李玉刚、草原情歌等为代表的更具流行性的尝试,这一脉络延续到后来的草原情歌系列以及今天的阿普萨萨。

2016年冬,萨普萨萨发行个人首张实体音乐专辑《龙图腾》,共收录11首歌曲。作为独龙族唱作歌手,阿普萨萨从歌词文本、音乐风格、配器、和声等方面,都体现出将民族元素结合流行音乐的企图心。专辑制作人是始终在探索的贵州籍著名音乐人张超,他曾创作过可能是凤凰传奇艺术性最好的作品《荷塘月色》。

阿普萨萨的父亲是傈僳族,母亲是独龙族。傈僳族为羌族后裔,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族彝语文;独龙族史称“俅人”,仅有7000多人口。阿普萨萨在僳僳语中意为“老大”,萨萨在独龙族语言中意味“最棒”。《龙图腾》用11首作品摊开了少数民族生活的风貌,称其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音乐地图并不为过。这张专辑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在于,歌唱作为这个概念的组合部分,融进了音乐氛围,从而使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构成了完整的概念。

很多人熟悉阿普萨萨,或许是因为2012年火爆一时的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当时他获得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或者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演唱《山路十八弯》等等。其实,对阿普萨萨来说,虽然天生好嗓,也曾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但他的创作和演唱仍是植根于血液里的民族基因和贡山特有地域和人文风貌。

所谓民族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通常体现在,古典诗词入歌、民族音阶或乐器的使用、民歌(小调)元素引用以及其他民族文化(如服饰、建筑、)等。在《龙图腾》中几乎每首歌的意象都对应着一个民族风貌。《龙图腾》中的笛子像龙骨,贯穿起整首歌的脉络,体现出民族自豪感和热情拥抱新生活的渴望。

独龙族女性有纹面的风俗,少女长到13岁便要纹面以象征成年。由蝴蝶图案展示的女星精灵美,成为独龙族祖辈沿袭的爱美的象征。《最美纹面女》就是阿普萨萨献给“最美纹面女啊/独龙人的母亲”的,萨普萨萨有意收敛了记忆,用最诚恳的声音唱出来,宛如珍贵的礼物,毕恭毕敬地献给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的独龙族女性。

怒族也是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据称只有40000人左右;怒族古老而神秘,在16世纪以前可能还处于新石器的晚期阶段,使用石锄、木锄和竹锄。而怒苏系其中一个枝系,约10000人。《怒苏情歌》系经过整理改编的作品,辅之以口琴前奏、轻扬的葫芦丝,阿普萨萨时而浅声低吟,时而引吭高歌,讲述了一个关于怒苏人悠远历史的故事。

关键词: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