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正文

音乐综艺收视呈疲态 怎么唱到观众心坎上?

2018-06-06 09:07: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这样的状况,有分析认为,乐坛“可利用资源”正在被透支,“过去的几年间,乐坛里数得上名的、说得上话的,从实力唱将到偶像新生代,几乎都被各大综艺请了个遍。豪华的阵容的确能在短时间内积累人气,可时间一久,能够持续提供给观众新鲜度和带来热度的明星资源也就所剩无几”。就连《歌手》监制洪涛都承认,节目“资源消耗非常大”。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有的音乐节目中的音乐性正在减弱——剧情化真人秀占比更大。《无限歌谣季》从首期的毛不易、薛之谦、李荣浩、于文文、符龙飞五位唱作人分别表演后,之后几期几乎都是真人秀。观众认为:“与其说期待他们能合作出好歌曲,不如说是期待嘉宾又有什么互相吐槽的情节。”

要抓住观众,必须“唱”出新意

各综艺对于音乐人资源近乎疯狂的挖掘背后,实际上所反映的是整个音乐综艺类节目形式创新能力上的不足。”有分析认为,音乐综艺之所以进入“瓶颈期”,跟节目创新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节目怎样唱进观众心里、怎样满足观众视觉和听觉的需求?应该要有“新意”,以及“心意”。

说到创新,包括节目形式上的新意和音乐上的新意。

如今说到音乐类综艺,观众们都能总结出“套路”,包括《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中国好歌曲》《天籁之战》等节目,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了导师选择、学员反选、共同完成音乐重新编排等环节,而像“导师争抢学员”等相似的情节设置更是早已成为各节目标配。

有观众总结称:“点评嘉宾永远说着雷同的话,观众镜头永远一样的亢奋,节目流程大同小异。”虽然节目为了给观众带来新的刺激点而频频更换导师、打造话题选手,但这种靠导师人气吸聚观众的做法同样被认为是不太合理的,“对一个节目来说,依赖个人魅力而不是节目形式来留住观众,难度太大”。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