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若此间一壶酒
作为首部由好莱坞团队与中国团队联合打造的二战题材战争巨制《长河落日》,此前仅有少量美国拍摄现场照公布,剧集整体质感令各界备感好奇。日前,《长河落日》首度曝光一段4分17秒的精彩片花,对本剧美国拍摄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紧凑、全面、震撼的预告呈现。该剧首次立足全球的宏大视角再现二战时期的东方战场,可以说是对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最美”献礼。
电影化风格迎面而来,大剧气息浓厚
《长河落日》宏大的背景和高基调的格局远不同于一般的抗战剧,那么如何向国内观众讲述对他们来说并不熟悉的“空袭东京”的故事?制作团队苦心孤诣,可谓是搬出“十八般武艺”。
片花先声夺人,上来便是一个航母编队的全景,通过5秒钟的平移镜头,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烘托出参与空袭东京的哈尔西舰队阵容的庞大。紧接着立马切到B-25轰炸机在天空中翱翔的震动镜头,并且给其中一架飞机一个特写,螺旋桨那嗡嗡不断地轰鸣声仿佛响彻耳旁,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幕缓缓拉开。
“大黄蜂”号航母编队
当航母劈波斩浪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时,大海的辽阔让人不禁心生慨叹,随着战舰划开一道道波浪,两万吨级的“大黄蜂”号航母排出的巨大水花气势如虹,人类通过智慧创造出钢铁战舰征服自然,在画面中直白无误地展现出来。
镜头转入航母甲板上,错位排开的B-25轰炸机桨叶飞转,蓄势待发,在全景中被大海衬托得渺小的航母此刻化身庞然大物,这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远的思考空间。
在色调的呈现上,为了将宏伟的二战与现代人的感官通过视觉紧密联结,拍摄所用的8K红龙电影级摄像机是目前电视剧制作最顶尖的设备。
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在二战中一次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表现这一段历史时,制作组用黑白影像的特效方式,将冲天的火光、弥漫的黑烟、慌乱的人群等一系列元素融入一个画面中,历史的厚重感顿时变得立体起来。
太平洋上的B-25轰炸机群
从惨痛的历史中走出,镜头再次聚焦现实,从航母上起飞奔袭东京的战斗机群穿过薄薄的云雾,仿佛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但正所谓暴风雨前的平静,一雪“珍珠港事件”之耻的奇袭已经展开。这种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会在《长河落日》中反复出现。
不仅如此,片花中展现出来的色调、场景的变化,跳出了电视剧长期不变的统一背景、采光的沉闷格调。“空袭东京”这个二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其振奋人心、鼓舞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历史意义,通过《长河落日》高画质、快节奏、强剪辑这一套“电影化组合拳”打下来,在荧屏上一览无余,让人观后欲罢不能。
二战炼英雄,好莱坞一线男演员齐上阵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尤其在二战的历史上,豪杰辈出,传奇无数。《长河落日》中的杜立特曾被日本法西斯分子称为“飞天魔鬼”,因为胜利完成空袭东京的任务而成为美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的二战迷们心目中的英雄。
镜头中的杜立特,站在两架战机之间,整个画面半黑半亮,灯光着重打在人物的侧脸上,深邃的目光意味着他正在冥想、沉思,有血有肉的人物早已超脱画面,与观众进行着直接的交流。
杜立特部署空袭东京作战任务
在剧中饰演杜立特的演员名叫卡斯帕·凡·迪恩,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1968年出生的卡斯帕,成长于地道的军人世家中,从孩童时代起,就深受军队文化的熏陶,一种军人的气质深深镌刻进了他的灵魂与根骨之中。卡斯帕开始其演艺生涯后,因相继出演大量的电视系列剧和电视电影作品而被人们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卡斯帕的气质形象愈发靠向军人。从这份近乎完美的履历上来看,他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杜立特”,这一角色仿佛是为其量身定制的。
当然,作为一位出色的演员,更重要的是在于演技。卡斯帕最具突破性的表演是在《星河战队》中,同样也出演了一名士兵,这部电影成为1997年被评论次数最多的影片之一。因此,凭借卡斯帕天生的军人气质和对士兵一角的深刻理解,“杜立特”必将在整部《长河落日》中大放异彩。
片花中,在战前动员会上,杜立特和海军的另外两位将领米切尔、哈尔西一起展示荣誉勋章,发表了一通简短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讲,那一枚小小的金属勋章,凝结的是无数军人的赤诚之心和默默吞咽的血泪。更有意蕴的是,画面中特地安排在人物面前的三枚个头不小的炸弹,和勋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镜头中的哈尔西将军更像是一个面目慈祥的老人,在看到B-25轰炸机在航母甲板上试飞成功后,双手抱拳,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悦的心情。扮演这位在二战中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的哈尔西将军的演员,是好莱坞著名男星马修(Matthew Kimbrough),他曾在《永不妥协》中担任男一号,在2002年犯罪电影《逍遥法外》中也有不俗表现。
另外,曾在《明日传奇》、《火线警探》中出演男一号的好莱坞一线演员杰夫·法赫,在剧中饰演了二战期间美军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指挥官的米切尔上将,这位鼎鼎有名的将军曾被部下盛赞:“他是位勇猛的战士,拥有慧眼的战略家,而且终身追求真理,他是位无予伦比的海军飞行员。”杰夫·法赫此番出演,将会诠释出怎样一个深谋远虑、沉默寡言的海军上将,同样值得观众们的期待。
细节决定成败,真材实料还原二战风云
《长河落日》主要讲述了二战史上第一次轰炸东京幕后的故事。我们都清楚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尤其是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浩劫,然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人们和战争之间自然产生一种断层。用影视语言最大限度还原二战风云,成了《长河落日》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一处镜头真实地表现了战舰的日常情况,一位海军士兵正在用拖把清洗着甲板,动作熟练而细心,军舰的一侧显示出复杂的构造,大大小小的舰门,错综复杂的楼道,另一边,长长的踏板连接陆地,一群士兵陆续向战舰上登陆。
为了贴合史实,《长河落日》美国部分表现的在航母上的镜头,无一不是经过真实取材的。美国部分的主创团队在“大黄蜂”号航母上进行了持续多天的的实景拍摄,高强度、高要求,历史上真实存在的C-46运输机、NCO Club等也经过制作组的精心还原,通过大量“实景+特效+考证”的方式,力求最真实地呈现历史。可以说,最终登陆荧屏的每一秒、甚至每一帧的镜头,都是整个制作团队严密考量、精心打磨出来的结果。
片花中有一处很小的细节,一位美军雷达兵正在监视着雷达屏。定格镜头可以发现,这块雷达屏上的数据之真实、细腻,制作团队通过这样一帧一秒的严格把关,为的是表现在剧本中短短的一句话:“雷达屏上出现许多亮点。”整个团队不为了撑剧情而糊弄,而是画面一旦展现在荧幕上,就要把最好的、最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这样的制作,是对观众的尊重,更是对二战历史的尊重。
精彩迭出,“回归”中国战区引人期待
美国部分的内容在《长河落日》中共有四集多,作为全剧的引子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按照美剧风格进行拍摄,悬念、冲突不断。“笃信者”陈东升坠机之后行踪成谜、如何营救,杜立特突袭编队成员锐减一半能否完成任务,轰炸机机身一改再改还可否顺利在甲板起飞……为了打磨好这一部分剧情,中国投资方特地邀请美国AMG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从制片到摄影再到美术等展开全方位通力合作。
众所周知,二战中中国对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整个二战期间,中国军民合计死伤人数高达3500万人,先烈们保卫家园、不畏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长河落日》总制片人兼编剧赵军
为了拍摄好作为大部头内容的中国战区部分,出任该剧总制片人兼编剧的赵军可谓是倾尽“毕生功力”。他本身是中文系出身的高材生,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十分爱好军事知识与军事历史故事,之前的代表作品《北方有佳人》几乎拿遍了各电视台的各种奖项。在《长河落日》这部作品中,为了改变当下抗战剧鬼子智商常常不在线的通病,使观众一改往日糟糕的印象,赵军前后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潜心创作,将自己积累的军事与历史知识充分结合,呈现出最真实的历史。
因此,未来回归中国主战区部分的情节里,将会有更多的悬念设计,更复杂的人性碰撞,更匠心的内容制作,毫无疑问会使观众们大饱眼福!
结语
《长河落日》开辟出国内二战题材电视剧新格局,从风格到人物再到制作,既有中国战区波谲云诡的情节设计,又以美国方面的明线暗线贯穿始终,不仅有高远的格局,更对于历史有一份发自心底的尊重。我们相信,尊重观众的《长河落日》也必将赢得观众的尊重,这对于国产战争剧的创作来说也不失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