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电影《花木兰》海报吐槽太土 中国观众的审美被误读(2)

电影《花木兰》海报吐槽太土 中国观众的审美被误读(2)
2020-09-08 16:14:48
仝卓回应被工作室讨债:泰国是您邀请我们全家去的09:04

诚然,有别于那些概念艺术海报,主海报的关键就是要把影片的卖点,简洁明了地告诉观众——它是什么类型影片、它有什么明星参与。回到《花木兰》的海报上,观众确实能直接明白这是古装战争题材,它的演员涵盖了国内观众都熟悉的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

而它为了强调这群大咖,反而弱化了影片中戏份较重的演员,比如戏份较多的男主角安柚鑫就在海报上“查无此人”。

这种“为了卖脸”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花木兰》上,《信条》同样如此。

海报左下角的迈克尔·凯恩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长甚至不足10分钟,但依旧被当做卖点,在海报上进行突出。虽然不少观众可能会对这个名字陌生,但作为诺兰电影中的常客,这张脸也能很快让人联想起之前他曾出演《蝙蝠侠》系列中的管家阿福。

而相较于“快银”亚伦·泰勒-约翰逊,虽然戏份更重,观众也更熟悉他的名字。但是无法脸谱化的样子,同样没有出现在海报之上。

这种为了“卖脸”的海报,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外片的标配。《复仇者联盟4》就是典型的范例,它尽可能把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放进这个图里面;《星球大战8》同样是想尽办法把各种角色都塞进其中。这种海报有一种生怕漏掉一个角色,票房就差了几千万的感觉。

像上述提及的这些全球发行的大片,片商往往是会为不同海外地区匹配多张不同风格的主海报,来适应当地的市场。但从这些海报的结果来看,或许他们对中国观众的审美有所误读。

真正的审美

过去有人会开玩笑说,一张好的海报值千万票房。诚然,这种略带夸张的数字表述,更多是想说明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吸引观众消费。但事实上,真正能引起观众买单的海报,仍旧是我们上文提及的主海报——多数为群像海报。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