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网站指出:“若是说《美女与野兽》是迪士尼在推行尊重同性恋,是同性恋平等的人权民主运动中做出的自己的一份力,这实在是言过其实。”新版电影中,乐福的形象和1991年动画版中乐福的形象相比,毫无区别。1991年的他就曾唱过:“你可以问问,任何叫汤姆的,迪克的,或者哈利的所谓普通男性,他们究竟站的是哪个队。”当年的乐福就是个隐晦的、没明确说出口的同性恋,26年之后的真人版乐福依然没有真的出了柜。用Vox的话来说,“对于我们这一帮真心期待能在这部迪士尼经典中看到栩栩如生、真实自然的同志角色的人来说,我们都其实是大失所望了的。”
《今日美国》则指出,人人都在评论迪士尼的作为,但事实上“迪士尼根本是没有作为的。”整个“同性恋时刻”不过是为了《美女与野兽》市场营销而故意被大加渲染出来的噱头,为的是引人议论,从而带动票房。不论是美国的媒体还是民众,都把这件事情太过小题大做了。
而Vulture网站和《赫芬顿邮报》是从分析这一“同性恋时刻”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对迪士尼的批判。Vulture网站上的文中说,可以承认的是,《美女与野兽》中以乐福为载体,的确试图去谈及同性恋话题,但是,它根本没有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同性恋人物形象。乐福只是个搞笑人物罢了,他在性向上的模糊的摇摆不定,实际上非但没有真实地代表同性恋群体,“反而将同性恋人物滑稽化了。”如果真的要从推行同性恋平等的角度来评价,“很难说迪士尼是帮助了同志人群,还是害了同志人群”。
《赫芬顿邮报》也指出:“《美女与野兽》其中所谓的同性恋情节根本不是真心为了同志群体所写,不过是异性恋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拙劣揣测罢了。”
英国最资深的媒体之一《英国独立报》更进一步,直接道出了这“同性恋时刻”背后的虚伪性——“人们对于《美女与野兽》中一个男配角角色喜欢男性的事实有着巨大争议,然而却对本片的主要情节——即一个人和兽之间的爱情毫无异议。”如果说迪士尼真的想借《美女与野兽》推进所谓的同性恋平等, 那么人们该问的问题不该是“为什么《美女与野兽》中需要有一个同性恋角色”,而是“为什么《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不是个女性”?因为既然人们想要找个理由来愤怒,那么针对迪士尼的这部新片,人们真正应该愤怒的是,《美女与野兽》怎么可以只是这么轻描淡写地提及了一个“可能”是同志的配角,它应该做的是——把整个电影的主线爱情都改编成关于同性相恋的故事。
当然,这是带着英式幽默讲述的观点,而另一家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则更客观地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热点话题给出了较公正的总结,称迪士尼此举是“出发点可嘉,然而世界并没有准备好。”
该报认为,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像《美女与野兽》这类的合家欢童话片实际上是要更加依赖于海外票房的,而加入“同性恋时刻”的这一举动,在美国同性恋平权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看来的确像是迪士尼适应时代、为了站在历史的正确一方的决定。然而美国人民时常意识不到的是,在除了美国以外的世界版图上,也许整个世界并没有准备好,去全盘地接受在一部尤其针对青少年市场的经典童话改编电影中加入同性恋的元素。 即便“中国这次让《美女与野兽》一刀未剪地上映,并稳定取得着优秀票房成绩”,但本片在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的遭遇,依然可说是给迪士尼敲响了一次警钟。
本文系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