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星者》导演张小北
北京时间6月19日下午,上海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激情开讲,《拓星者》导演、编剧兼影评人张小北、科幻作家王晋康和潘海天出席论坛,聚焦中国科幻电影的成长与发展,各抒己见。创作出优秀的华语科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观众的共同期待,随着刘慈欣的《三体》不断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郝景芳《北京折叠》紧跟其后斩获雨果奖,中国科幻类型片的发展尤其受到瞩目。由张小北执导的科幻题材电影《拓星者》已于上个月底正式杀青,率先对中国科幻电影做出全新的尝试,在论坛上,张小北也和台上台下的嘉宾及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工业体系下科幻电影发展以及电影创作中“工匠精神” 的理解。
张小北首次转型做导演 称中国科幻电影会越来越好
此前,张小北以编剧和影评人身份被大众熟知,参与编剧的《李献计历险记》入围中国导演协会最佳编剧奖,还担任了中国科幻之父刘慈欣的代表作《球状闪电》的编剧,在科幻迷心中拥有超高的人气,在业内也颇有人缘和口碑。对于首次转型做导演,在论坛上,张小北谦虚地说,“还没有完成转身,电影还需要做半年多的后期,一部电影的完成要等它和观众真正见面。”
当被问及电影拍摄中最大的困难时,张小北坦言,“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两个最大的挑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文化。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没有办法知道中国观众看到中国科幻电影之后会有什么反应,这需要靠时间来反馈,类型片要建立起市场和观众之间的市场契约是通过反复尝试,这是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科幻电影需要面临的问题。”他补充说,“科幻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释放观众对于想象力的渴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做培养科幻电影观众的工作,有科幻基础的观众越多,科幻电影会更好。”
金爵电影论坛活动现场
发挥工匠精神 做中国科幻电影的拓星者
论坛上,张小北说,“每位观众花了生命中的两个小时观看一部电影,几千万的观众加起来的总时长是巨大的,我们需要付出相匹配的时间精心打造一部电影,这就叫做工匠精神。”这一席话不禁让观众联想到他前不久杀青的影片《拓星者》, 他提到,“工匠精神要求你是在认认真真做电影,喜欢电影。我们的团队就是喜欢电影才来做电影,所以会努力追求水准,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张小北表示,拍摄科幻片是源于自己的喜爱,这部电影将“死磕自己”,挑战“太空歌剧”、“赛博朋克”、“废土末日”这三种最难的类型。从主类型上说,《拓星者》融合了科幻、动作和冒险这三大元素。对于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下科幻电影的发展状态,他认为,“我们现在中国做科幻电影,需要冷静地思考中国电影工业体系能不能支撑。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成本有上线,依靠中国本土体系很难实现,但是这次有一点我们很自豪,从投资、班底到后期等等方面都是百分百的中国制造。”
结合《拓星者》的创作经验,张小北建议说:“面对当下中国环境,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找到中间道路,但要注意保留原著特色。当下中国科幻电影慢慢从从青涩转向成熟,积累了大量的原创作品,科幻电影一定是未来中国电影一个重要的类型。”
《拓星者》讲述在遥远的未来,一群人如何在外星荒漠中挣扎求生的故事。因为机器故障,“拓星者”号太空飞船上的一部分人掉落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异星球荒漠,他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到飞船上,拯救自己及飞船上的幸存者。然而这场意外似乎暗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极限生存的环境下,人心浮动,争斗四起,想回到飞船并不容易。影片集结了宋洋、齐溪等新锐实力演员,电影里他们将在异星球展开火拼,奇特的科幻之旅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