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正文

这部电影告诉你 对不起,这就是战争!

2017-02-15 16:57:59      参与评论()人

在谈这部影片之前,还要老生常谈的说一下曾经风靡网络的思想实验,其中之一是一个叫做“电车难题”的项目,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这部电影其实以此为出发点,一直在交代这个问题。不仅让人想起了2010年那部《战略特勤组》,而这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虽然出发点相似,但两部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战略特勤组》讲述着核弹危机来临之前有关审讯犯人的道德与不道德观点,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

而这部《天空之眼》,则是将大环境放置在战场上,将危机的悖论放置在恐怖分子与平民之间,以两位初出茅庐的新兵操控无人机为视角,一面是即将进行恐怖袭击的悍匪,一面是在墙根下卖大饼的无辜小女孩。这样一来,本片的出发点依然是开篇所说的那个“电车难题”,但这样一来,电影的主题就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对比《战略特勤组》中那个为了找出炸弹而刑讯逼供甚至杀掉对方家人的刑讯专家,本片则算是一部群戏,站在道德准绳两边的,是是关于政治、战争、人性等多方面的博弈。

有人说,电影中操控无人机那两位婆婆妈妈的菜鸟,是圣母婊的化身。这是不对的。

要说《战略特勤组》中的持反对意见的凯瑞-安·莫斯,那才是传说中的“圣母婊”。而《天空之眼》中的二位,包括海伦·米伦和已故的“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等人,所有人的目标是都是恐怖分子,但双方的分歧在于“一个和八个”的问题。言下之意,道德和生命的价值只是基础,只不过在战争中,没有哪一方是绝对的正确。这怎么会是圣母婊呢?

举个例子,《拯救大兵瑞恩》,牺牲一个小队的人马,去拯救一个大兵,值得吗?谁的生命更重要?

用电影开篇的一句话来形容,战争中没有真理。

战争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全自己。再多华丽的词藻都无法辩解,武器就是杀人的工具。

这部电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美国和英国这样制度森严的国家中,表面上宪法与人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天下乌鸦一般黑,是终究还是政客之间的那点猫腻。片中两位老戏骨为代表的美国和英国,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似乎也有点讽刺的味道在里面。这里面双方各执一词,不断踢皮球,无人机视角下的宁谧,背后是政客们的硝烟。往大面上说,每一方势力都在以消灭恐怖分子为主旨,卖大饼的小女孩是双方的分歧点。然而进一步琢磨,或许会发现,除了小粉二人以及“索马里海盗”之外,所有人立场的终极目的,还是利益。

政客嘛,就是这样,战火无论如何也不会烧到他们头上,有关于道德和无辜生命的思考,只会发生在一线士兵的身上,《拆弹部队》是这样,《美国狙击手》是这样,《夺金三王》是这样,所有的战争电影都是这样。

有关道德这口锅,最终还得是小士兵来背。

无人机视角,让人想起了09年金狮奖的那部坦克视角的《黎巴嫩》,人性的角度与杀人兵器的视角,形成了悖论。导演加文·胡德不愧是曾经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得者。如此简单的故事,戏剧张力十足,虽说根据经验而谈,几乎可以断定后半段故事的走向,但电影本身依然拥有令人屏气凝神的戏剧张力。多条线索有条不紊,将目光汇聚在墙外那安静的小女孩身上,令人紧张万分。

回到开篇那个思想实验,“电车难题”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关键词:战争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