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忠
对于唐杰忠先生的去世,我们这一代人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对相声这种艺术产生印象,产生喜爱,就是从唐杰忠、马季、姜昆、笑林、李国盛、师胜杰这一代相声演员开始的,对我们来说,他们就是相声的代言人,相声就是他们,他们就是相声。
其实,在他们出现之前,相声艺术就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并且产生了很多大师,例如侯宝林和马三立,但那时候的相声,靠现场演出、唱片、录音磁带和广播节目传播,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对很多人来说,那更多是一种独属于京津地区的娱乐形式。而唐杰忠先生们赶上了电视的年代,他们的作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磁带传播的,这些传播形式,让相声得到普及,成为不论南北东西都能接受的一种娱乐形式,他们的影响力,的确是前人无法相比的。
更何况,唐杰忠先生们那一代人的作品,既妙趣横生,还针砭时弊,把很多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放进了相声里,用幽默的方式去展示,用幽默的方式去评说,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群众心态非常吻合。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人们都觉得长出一口气,心情畅快,很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当时的相声作品,捕捉到了这种风气,相声的题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讽刺“走后门”、“吹牛”、“诈骗”、“见死不救”等等社会现象,和生活息息相关,有笑有泪,立刻得到人们的由衷拥护。
那时的演员,台上台下的形象,也高度一致,的确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言行如一。比如唐杰忠先生,为人极其谦和,甘心情愿当捧哏,和马季先生搭档,常常跟人说马季先生提拔了他,他是沾了马季的光,马季是他的老师,其实,马季先生反而当他是老师。他跟姜昆搭档,两人一起火了,但他比姜昆大18岁,已经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外地演出了,他担心自己会拖姜昆的后腿,主动要求退出这个组合,并且给姜昆推荐了年轻的戴志诚。
也正是这一代人给相声定下了这么个调子,让人们把相声和针砭时弊,和知行合一联系在了一起,从此用这个标准去要求相声这个行当,以及所有的相声作品,因此屡屡产生失望。
现在的相声作品,已经不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了,现在的相声分为两种,一种是晚会相声,为雅而雅,完全消除了针砭时弊的功能,多半平淡无奇,刻意制造热闹气氛,为了追赶时代,热衷于使用网络段子,又用得很不自然,而唐杰忠那一代的相声,是走在流行前面的,是他们制造流行语,而不是用流行语为自己壮胆。另一种就是民间相声,为俗而俗,通常在相声坊或者酒吧、会所演出,但除了最知名的那几个相声坊,还有点追求,还在追求通俗而不是庸俗,还在求新求变,全国各地的小相声坊,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流俗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我去过很多城市的很多相声坊,他们的演出,形式上是相声,但更像是两个人在互相羞辱,几乎每个段子的核心内容,都是变着法说出“你儿子其实是我儿子,我给你戴了绿帽子”以及“你爹你妈是乌龟王八”。是的,几乎全部小相声坊,几乎所有的相声段子,都是这样。台下笑声一片,我却坐立不安,要知道,成为一个相声演员,要经过艰苦的技艺学习和磨炼,没有个五年八年的,不能站上舞台,付出这么多心血时间,难道就为了能在舞台上互损,并且当众说出“我和你老婆有关系”?难道没有更好的主题?没有更好的表达?我不知道他们的爹妈和妻子儿女,有没有可能看到他们的演出,如果看到,又是什么感想,我替他们感到如芒在背。
雅的雅到平庸,俗的俗到庸俗,都离不开一个“庸”字,庸庸碌碌,庸碌无为,似乎也正是当下很多文艺娱乐形式的路线,相声不是唯一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依然很怀念唐杰忠、马季时代的相声,那么生机勃勃,那么圆熟坦荡,从俗中来,却不甘于俗,以俗为壳,却有更大的追求,安慰了人心,给人心一个出口。
所以,过去的未必是过气的,过去的也并没有真正被人遗忘。那些在艰难世道中有所追求的,那些用力突破了自己的,都会被人久久铭记久久怀念,并且成为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成为我们看待很多事物的潜在要求。
(作者/韩松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