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明星新闻页面 > 正文

穿新鞋的“网综”别走“电综”的老路

2018-03-22 13:59:5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从2007年问世的《大鹏嘚吧嘚》开始引起关注,到2014年推出的中国首档谈话类达人秀《奇葩说》异军突起,直至去年出现了大火特火的娱乐爆款《中国有嘻哈》,中国内地的网络综艺节目在短短10年间取得了迅猛发展。根据去年年底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给出的一组数据,2017年国内共上线网络综艺节目197档,增幅高达53%,播放量总计552亿次,同比增长10%,再加上《中国有嘻哈》的明星效应,因而去年也被业内称为“超级网综元年”,意味着网综将从此迈入更加超速发展的新时代。

与网综一路高歌猛进态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娱乐行业老前辈——电视综艺节目人气的渐趋下滑:曾经热门的《中国新歌声》《极限挑战》等节目新一季的反响都比较平淡,再无从前那么高的关注度;被制作方寄予厚望的全新节目《中餐厅》《七十二层奇楼》等也纷纷遭遇窘境——有的被指抄袭,有的口碑不佳。虽说是这么个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境况,但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新生力量总归要赶超旧的,因此网综的崛起及其对电综的逆袭,依然算得上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情。

不过在一片大好态势中,却也不乏令人担忧的现象,刚刚崭露头角的网综似乎正在重复前些年电综老大哥走过的弯路。大约从2012年、2013年开始,随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收视率与口碑双赢的热门节目不断涌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借由引进国外优质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新形态而进入一个新高潮。但是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为此高兴了没多久,就有大批习惯于跟风炒作的追随者蜂拥而至,一时间各种“好声音”、“歌手”、“唱将”满天飞,亲子类和竞技类的明星真人秀也是遍地开花,迅速倒了人们的胃口。

这些节目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同质化严重,制作方倒是不吝成本,全都是高投入、大制作,可惜钱基本都花在了竞相豪华的明星阵容上,而不是用来深耕细作,比如集结一个新锐创意团队去积极探索新内容、新形式。去年《中国有嘻哈》之所以能够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就在于独辟蹊径地把目光对准了嘻哈音乐这一在国内一直偏于小众的亚文化,而没有挤进早已人满为患的流行音乐类节目中去抢蛋糕。

然而就像当年的《中国好声音》等开风气之先的领头羊一样,一枝独秀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中国有嘻哈》的制作方爱奇艺去年趁热度提前打出广告,宣布今年将打造一档与嘻哈同属小众类型的街舞类节目。不想,各大视频网站竟都瞄上了这个冷门:在爱奇艺的《热血街舞团》还未露面之前,优酷的《这!就是街舞》已先行上线,腾讯视频的《舞者24》也正在紧张筹备中。这些视频网站背后都有阿里巴巴之类的互联网巨头撑腰,烧起钱来自然比电综更为大手笔。据称几档舞蹈类节目的投资都在3亿元左右,还邀来了易烊千玺、鹿晗等流量明星,成本之高和阵容之豪都令电视台望而观止。

可惜光靠这些已经无法征服见惯了大阵仗的观众们,《这!就是街舞》作为2018年舞蹈类节目的第一炮,并未赢来意想之中的开门红。数据显示该节目从2月24日上线到目前为止,前两期的播放量在过了一周时间后才得以破亿,相比《中国有嘻哈》上线仅4小时便破亿的成绩要冷清许多。可以想见,当陆续几档大同小异的节目接踵而至时,观众还能有多大的兴趣呢?不能高瞻远瞩去引领潮流,只知扎堆往现成的独木桥上挤,电视综艺的衰落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因此很想提醒刚刚方兴未艾的网综制作商们,在一个大家都不缺钱又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拼的不再是资本,唯有个性和创新才是出路。

文/本报记者 崔巍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关键词: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