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明星新闻页面 > 正文

“做有尊严的中国电影” 《我不是药神》诞生记(3)

2018-07-06 09:42:04    娱乐资本论  参与评论()人

小范围的人群好说服,但要吸引大众走进电影院,前期的宣传人员背负了很大压力,《我不是药神》因题材所限一开始的宣发就比一般电影的难度大,“很多电影可以做的我们不能做。”有宣传人员告诉我们。这也是团队最后统一前期主打“喜剧”策略的原因,先把跟排片攸关的数据提上来。

选择主打喜剧,一是稳妥,高校路演都只放笑点密集的前50分钟,宣传物料也打出“暑期欢乐消愁”的口号;二是宁浩、徐峥合体的符号感太强了,很多人会本能地认为这就是喜剧,要扭转这种潜意识很困难,还不如顺势为之。

被外界津津乐道的五天大规模点映,其实是早在之前就定下来的,当时是希望大量点映后发酵的口碑能够带动票房。之后的反馈出乎意料,实际点映的四天里,累计观影人次达465万,收获票房1.63亿。度过了宁浩口中“最大的困难”——上映后市场对于这类题材的接受度。

随着影片关注度大涨,盗版资源开始盛行,几乎跟点映开启的同时网上就流传出手机摄录的枪版,“这个蔓延的趋势挺可怕的。”王易冰直言。现在能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不少加入讨论的网友称自己已经看过枪版。

盗版猖獗最终促使《我不是药神》提前一天公映,坏猴子紧急找了三个维权团队来处理相关事宜。

“做有尊严的电影”

“这个片子能够出来太难了。”团队内外都有人向河豚君感慨。

“中国只有一种病,穷病。”“ 他才只有二十岁,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我不是药神》中的几句台词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共鸣。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聚焦慢粒白血病,关乎社会民生,涉及国家公检法机关,让影迷们激动地说中国终于出现了一部可以在拍出《出租车司机》《熔炉》的韩国面前挺直腰杆儿的电影,人们开始期待药神的出现能推动现实层面的进步。

王易冰则谈了一个让他颇有感触的评论,有影评人看完药神后写道:“找回尊严,做电影的尊严!”

他的感触在于:“最近这几年大家对于拍电影这件事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觉得挺乱的,烂片、骗钱、泡沫……有时候会觉得你自己在干的这个事是不是有点……没劲。所以看到‘尊严’这个词印象就比较深,其实就是尊重——这个事你做完以后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你会觉得这是个有意义的事。”

进一步解读这句“意义”,回顾这次《我不是药神》的制作和宣发,是一场从制片人、导演、监制、演员、宣发,到全团队的通力合作。背后透露的是一份实打实的对电影的诚意和观众的尊重。《药神》的现象化,也给中国认真做电影的人带去了鼓励,在当下,专注去做一部尊重创作和观众的电影依然是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延伸讨论

你觉得“药神”能超越战狼2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