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演员,她调侃自己“不入流”,却参演了一流的影视剧《甄嬛传》;当制片,别人质疑她玩票,她就华丽的交出《中国合伙人》;开专栏,她诠释“漂亮的女生有大脑”,把文字码在顶级男性杂志《智族GQ》上。她就是田朴珺。
这个百变的女子,在今年7月,再次定义了身份。继2013年的随笔集《习惯就好》之后,她又推出了新书《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实力证明了“不会写书的演员成不了好的制片人”。
这一次,她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在职场当中一路走来的待人接物的一些经验,也不乏大咖的故事。虽然如今她也是备受瞩目的女名人,但田朴珺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她生于上海的生意人家,小时候大人们出去谈事也会带着她,她在旁边玩也听着大人们谈事,在耳濡目染中有了自己的商业理念。但在绝色尚未长成的年纪,最爱的还是表演,并带着对表演的热爱,考入了中戏。
天生独立的田朴珺,觉得成年后就不应该再向父母要钱。笃定要自己养活自己的田朴珺,在校期间便外出拍广告赚取学费,可是中戏对学生的严苛是出了名的,因为缺课太多,田朴珺在毫无预警地情况下就被学校劝退了。
那时候的田朴珺想不明白,为什么缺课的人不只她一个,却偏偏是她被劝退,为了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她甚至端起《卡耐基人际关系学》来检验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问题。将近半年时间,都陷入自卑的情绪,不愿意见人。
在2003年“非典”期间,闲在家里的田朴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导演王晶邀请她到香港试镜。田朴珺成功抓住了这次机会,出演了王晶的《神勇铁金刚》,拍了这部出道作品之后她便签了一家香港的经纪公司。
之后,田朴珺又被公司推荐出演了陈可辛的《三更2饺子》等作品,但接连几部港片中,演的几乎都是花瓶角色,难以有所突破。2006年,田朴珺从香港回到内地,没有遇到合适的角色,她就报名读了长江商学院传媒管理专业去充实自己。
在社会漂泊几年后,田朴珺深刻意识到有一门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具有商业头脑的她开始尝试一些小生意,后来还去了朋友的房地产投资公司帮忙。她不打卡,也不要工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从端茶倒水做起,过了相当一段苦日子,据说那时的她曾在工地吃盒饭,订不到酒店就住澡堂子。这样努力的她很快就做成了投资项目,顺利入行。
成为生意人的田朴珺没有再接戏,不过她对表演的热爱却始终未曾淡却。2011年,田朴珺奔赴纽约电影学院学表演。在北京有房有车,但在美国,她没有住的地方,只能租到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子,没有空调,没有窗帘,出门只能走路和走地铁,四百美元能坚持一个多月。她每天从9点上课到下午五六点,做功课到晚上八九点,每天还要背大段的英文对白。田朴珺甚至将需要背诵的英文课文录在手机里,坐地铁也听,走路也听,虽然学习很苦,但是她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经过沉淀后,本想在经商和表演上大施拳脚的田朴珺,却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爆红。她和王石的恋情曝光,更因为晒出男友烧制的一碗红烧肉而受到群嘲。
但此时的田朴珺,已经不再是那个被退学后哭泣的小姑娘。她不会被别人定义自己的生活,她开专栏写下精彩的文章;她当制片,《中国合伙人》票房5.4亿,更是拿下“金鸡、百花、华表”三座最佳电影奖杯。
亮眼的成绩,也让人看到了田朴珺的魄力和能力。自从开设专栏后,她便习惯用文字来表达生活。
在创业在带团队的时候,田朴珺发现当下年轻人有很多东西不会,有时连怎么订机票都要亲自教。她曾就跟公司90后的小朋友说:“我不怕你不会,我可以教你。我就怕这个人没有责任心,有了差不离就行了的想法。”
看到年轻人在职场不知如何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对未来的规划充满迷茫,有时还存在人际沟通的障碍。田朴珺就想到了刚退学的自己,也带着对未来的迷茫。
于是她以职场社交为出发点,以六大章的篇幅写下了《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并每章主题下面衍生具体的小标题,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总结讲职场生活,讲社交方法,讲沟通技巧。
如今的田朴珺已经能笑着谈过往的伤与痛,并对自己的事业版图开疆拓土,而她用心写下的《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相信对刚走出校门步入职场或者在职场上混迹多年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都会有帮助,毕竟,谁不想快点提升情商构建自己的和谐人际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