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红太村180户村民,有十多户村民决定跟随谢兴昌一道搬往福建对口帮扶的闽宁村去。谢兴昌安顿好村里的事务,便出发了。
开发建设初期的闽宁村。闽宁镇政府提供安家闽宁村据谢兴昌介绍,因为红太村当时的条件在西海固地区还算不错,不在移民吊庄计划内,因此并没有享受当时国家的移民吊庄政策,但自主移民政府也支持、欢迎。
1997年8月2日,天还未亮,谢兴昌便开着自家的三轮蹦蹦车,载着其中的7户红太村村民赶往400余公里外的闽宁村。那天整整跑了12个小时,天黑时才赶到地方。
到了闽宁村,老乡们太累就着沙土地就睡下了。谢兴昌虽然也累,却毫无睡意。“我拉下十几个人,明天还要生存,明天还要在这建房子,既没有水又没有电,怎么睡呢,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
等到天蒙蒙亮,谢兴昌叫起了男女老少。一起搭好帐篷后,他和13个男同志分别去买建房所需材料。谢兴昌又嘱咐自己的妻子给大家做好饭,等忙回来了吃。
1997年8月3日下午,红太村的老乡们完成了各自分配的任务,回到沙窝窝那临时搭起的帐篷处准备吃饭,天边突然就刮起了沙尘暴。
那年42岁的谢兴昌也是头一次见到万丈高的沙尘像战车一样滚滚向前。眼看沙尘暴袭来,一锅饭还没来得及吃,谢兴昌便让妻子赶紧将锅端进帐篷里,几位男同志则在外面护住帐篷。
可人力终究有限,大风一下掀走了帐篷,连带着帐篷里谢兴昌带来的4床被子也刮走了3床。好在人都没事,饭也还在。
西海固虽苦,可乡亲们第一次见到这遮天辟日的沙尘暴只感到十分恐怖。妻子埋怨,乡亲们也埋怨,“干啥要搬到这个地方受这个洋罪呢?”
谢兴昌委屈,但也解释不出什么。等着大风刮过了,谢兴昌拉着乡亲们到4公里外的玉泉营农场,他指给乡亲们看,风再大,玉米、高粱根也扎得深,长得旺。一亩地产量比老家多出几倍,等黄河水引上来这肯定是块宝地,在这指定能成。
得宝,他与麦苗的爱情马拉松也终于到了终点,二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么得宝这个角色在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原型呢?在日前的《大戏看北京》的节目中,得宝这个人物的原型就出现了。
《山海情》金沙滩原型是哪《山海情》的故事不是根据哪一本小说改编的,而是编剧团队在西海固地区实地采编得到的素材,然后再按照故事线进行编纂,其实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原型。那些事都是真实的。
主旋律扶贫剧《山海情》正在热播,在网上网下都掀起一股追剧热。记者日前走进剧中故事发生地——宁夏闽宁镇,找到男一号马得福的原型人物谢兴昌,和他一同追忆20多年的奋斗历程。